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内蒙呼和敖包浑迪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建立

分类:农业论文 时间:2021-12-01 热度:517

  摘要:内蒙呼和敖包浑迪地区位于沙麦钨成矿带的西南部,奥由特铜成矿带的北东部、朝不楞-查干敖包铁锌铅成矿带西部,为三个成矿带的交接部位,该区域已发现有铜、钼、钨、铅锌等矿产,是寻找热液裂隙型金(银)矿以及热液铜铅锌多金属矿的较佳区域。勘查区内通过大比例尺填图、物探测量、土壤测量,圈定多处综合异常,共发现12条蚀变带,主要受北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出露于侏罗系玛尼吐组火山岩地层内,蚀变类型以褐铁矿化、硅化为主,部分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圈定规模较大的矿(化)体4条。依据地质、物探、化探特征及工作方法,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以期下步在该地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方法依据。

内蒙呼和敖包浑迪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建立

  关键词:呼和敖包浑迪;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模型

  勘查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于低山丘陵区,总体呈东高西低。区域位于构造交汇部为,是成矿有利区域。该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工作以来,完成了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区域化探测量,圈定了大批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化学成矿远景区,其中在燕山早期花岗岩的冲积层中开展了重砂测量,圈定了黑钨、铋、铅异常区,呈椭圆状,面积约60km2,具一定找矿意义(张万益等,2009;罗金涛等,2021)。勘查区位于1∶5万矿产远景调查圈定的25乙2综合化探异常的西南部,As、Sb、Ag、Zn、W、Mo等元素在预查区套合较好。本次工作全面收集区内地质、矿产、化探、物探等成果,选择有利地段开展大比例尺地质、物化探测量,初步查明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圈定异常区和矿(化)体。通过1∶1万地质草测、1∶1万土壤测量、1∶1万激电中梯测量,并进行了槽探、钻探工程验证。在勘查区范围内圈定了6个激电异常,5个化探综合异常;发现12条蚀变带,主要受北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出露于侏罗系玛尼吐组火山岩地层内,蚀变类型以褐铁矿化、硅化为主,部分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为主,圈定规模较大的矿(化)体4条。总结化探、物探、地质等工作,建立找矿模型,探讨找矿规律,对地质背景的调查和找矿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1成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特征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兴安岭褶皱系(Ⅰ)内蒙古晚华力西褶皱带(Ⅱ)东乌珠穆沁旗-二连浩特复背斜(Ⅲ)之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内,复背斜轴部从东方红苏木至德勒一带通过,轴向呈北东向。核部由泥盆纪地层组成,两翼分别由二叠纪、白垩纪、侏罗纪地层组成。区内褶皱强烈,断裂较发育,褶皱构造主要分布于泥盆系中,并以紧密褶皱为主(白志达等,2012)。主要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和北东东向为主;断裂构造也是以北东向展布为主(图1)。

  1.2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内1∶5万航磁异常呈北东向展布,与地质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部分异常与区域化探异常套合较好,多由含铁较高的地层引起。勘查区内西北部磁异常,极大值584nT,异常中心出露有二长花岗岩,与区域化探异常套合较好,该异常与发现的矿化现象关系较密切。

  1.3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上圈定了7个1∶5万综合化探异常,其中25乙2综合异常,是勘查区内的主要异常。异常呈椭圆状,北东-南西向展布,总面积41.76km2,该异常带内有13种元素异常,以Bi、Sb为主,Bi的最高值82.50×10-6,Sb的最高值35.00×10-6;异常面积最大的是As,面积13.42km2;元素衬度>1.5的有Bi、Sb、As、Mo、Ag、Cd元素;浓度分带以As、Sb较好。异常西部有一个As、Sb、Ag、Zn、W、Mo等元素套合较好的浓集中心(钱建平等,2013)。

  1.4区域矿产特征

  本区处在额济纳旗-兴安岭古代华力西燕山期铜、铅、锌、金、银、铬、铌成矿区(Ⅱ2)-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铁、锌、钨、金、铅成矿带(Ⅲ4)-博克图-朝不楞钨、铁、锌、铅成矿带(Ⅳ43)-沙麦钨成矿带(Ⅴ43-4)的西南部,奥由特铜成矿带(Ⅴ44-3)的北东部,朝不楞-查干敖包铁锌铅成矿带(Ⅴ43-3)西部,为三个Ⅴ级成矿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成矿带上已发现有铜矿、钼矿、钨矿、铅锌矿等矿产,主要矿床类型为热液型矿床,是寻找热液裂隙型金(银)矿以及热液铜铅锌多金属矿的较佳区域(佘宏全等,2018;吴延海和宫以栋,2019)。

  2勘查区地质特征

  2.1地质特征

  勘查区内主要出露中下泥盆统泥鳅河组下段、上侏罗统玛尼吐组及第四系地层。出露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英安质凝灰岩、岩屑凝灰岩、玄武安山岩等。区内断裂构造以北东-南西向、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发育,蚀变带多受断裂控制(图2)。

  2.2地球物理特征

  (1)激电异常特征

  勘查区1∶1万激电测量,圈定了6个激电异常(图2),其特征见表1。

  (2)磁异常特征

  通过1∶5000高精磁地质土壤综合剖面,查证航磁异常。ΔT常见值是200~300nT,极小值为-380nT,极大值为765nT。结合地质内容,玄武安山岩出露区ΔT值变化较大,岩屑凝灰岩区ΔT值较低,二长花岗岩区ΔT值呈较稳定的高值。

  2.3地球化学特征

  勘查区内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并圈定了5个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2)。

  (1)AP1-Au、Sb、As、Ag、Pb、W、Zn、Mo、Sn综合异常

  异常呈近椭圆状北东向展布,总面积0.14km2,出露岩性为岩屑凝灰岩。该异常带内有9种元素异常,以Au、As、Sb、Ag为主,Au的最高值61.58×10-9,As的最高值493.16×10-6,Sb的最高值476.23×10-6。元素衬度大于2的有As、Sb、Au、Ag、Pb、Zn、W元素,浓度分带以Au、Sb较好。

  (2)AP2-Au、As、Sb、Ag、Bi、W、Mo、Pb、Ni、Zn综合异常

  异常呈不规则状北东向展布,总面积0.45km2,东北部出露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南部为岩屑凝灰岩。由10种元素异常组成,以Au、As、Sb、Ag为主,Au的最高值15.93×10-9,As的最高值1232.64×10-6,Sb的最高值85.29×10-6,Ag的最高值10×10-6。元素衬度均大于2,浓度分带以Au、Ag、As、Sb较好。

  (3)AP3-Au、As、Sb、Ag、Bi、W、Mo、Pb、Ni、Zn综合异常

  异常呈不规则状北西向展布,总面积0.12km2,出露岩性北部为岩屑凝灰岩,南部为英安质晶屑凝灰岩。由8种元素异常组成,以Ag、Bi、Pb为主,Ag的最高值1.8×10-6,Bi的最高值2.5×10-6,Pb的最高值109.83×10-6;除Sb外,其他元素衬度均大于2。

  (4)AP4-Sb、Bi、Au、As、Mo综合异常

  异常呈椭圆状北东向展布,总面积0.11km2,出露岩性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该异常由5种元素异常组成,以Sb、Au为主,Sb的最高值75.81×10-6,Au的最高值5.67×10-9。除Bi外,其他元素衬度均大于2。

  (5)AP5-Au、Ag、W、Mo、Bi、Pb、Sn、Zn综合异常

  异常呈不规则状展布,总面积0.08km2,出露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该异常带内有8种元素异常,以Au、Bi为主,Bi的最高值10.39×10-6,Au的最高值21.90×10-9。

  3矿体特征

  3.1蚀变带特征

  勘查区内共发现12条蚀变带,各蚀变带几乎均与北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除K12蚀变带外其它都出露于侏罗系玛尼吐组火山岩地层内,蚀变类型以褐铁矿化、硅化为主,部分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图2)。

  3.2矿(化)体特征

  对矿化体内达到边界品位的样品划分为矿体,采用的边界品位Ag40×10-6,Pn0.3%,Zn0.5%,在剖面上,将相邻工程中可对比的同一矿体边界按其变化规律自然连接圈定。

  各矿体特征如下:

  (1)Kt1-1号银矿化体:位于K1蚀变带,含Ag41.4×10-6~52.3×10-6,平均46.9×10-6;伴生Au0.14×10-6~0.22×10-6。呈脉状,产状为倾向265°、倾角45°;厚度1.34m,地表出露长度约20m。矿化体出露于岩屑凝灰岩夹英安质凝灰岩地层中,矿石为蚀变英安质凝灰岩,蚀变以较强的硅化为主,局部发育石英脉;褐铁矿化较强。

  (2)Kt2-1号银矿体:位于K2蚀变带,含Ag22.9×10-6~516×10-6,平均164.6×10-6;伴生Au0.18×10-6~0.42×10-6。矿体呈脉状,产状为倾向260°、倾角45°;长度约80m,厚度0.68~2.07m,平均厚度1.37m。矿体出露于岩屑凝灰岩夹英安质凝灰岩地层中,矿石为蚀变英安质凝灰岩,蚀变以较强的硅化为主,局部呈石英脉、石英团块;褐铁矿化较强,部分高岭土化。

  (3)Kt4-1号铅矿体:位于K4蚀变带内,含Pb0.17~1.54%,平均0.66%,伴生Au0.08×10-6~0.85×10-6,Ag4.6×10-6~33.1×10-6。矿体大概为倾向240°,倾角60°。钻孔控制深度在18.5~22.6m,矿体厚度为2.41m,矿体出露于岩屑凝灰岩夹英安质凝灰岩地层中,矿石为蚀变凝灰岩,蚀变主要表现为较强的黄(褐)铁矿化,星散状方铅矿化,硅化较弱。

  (4)Kt7-1号银铅矿体:位于K7蚀变带的内,主要含Ag0.5×10-6~369×10-6,平均75.6×10-6;Pb0.01%~0.96%,平均0.33%;伴生Au0.11×10-6~0.78×10-6。矿体呈脉状,产状为倾向50°,倾角70°;地表出露长度约40m,钻孔控制斜深30m,厚度1.18~3.64m,平均厚度2.41m。矿体出露于二长花岗岩中,矿石为蚀变二长花岗岩,蚀变主要是黄(褐)铁矿化、方铅矿化、硅化、高岭土化、铅矾矿化。

  3.3矿石质量

  本区矿体主要赋存于英安质凝灰岩和二长花岗岩内,矿石为这两种岩石的矿化蚀变岩。蚀变英安质凝灰岩,矿石中脉石矿物有斜长石、石英,脉石矿物含量一般在95%以上;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含量较低;蚀变二长花岗岩,矿石中脉石矿物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脉石矿物含量在90%~95%;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

  3.4围岩蚀变特征

  矿体围岩主要为英安质凝灰岩和二长花岗岩,在矿体及围岩中发育有明显的热液蚀变,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关系。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高岭土化、碳酸岩化、绿帘石化;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方铅矿化(牛树银等,2011;高正海,2021)。

  4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4.1控矿因素

  (1)构造因素:区域上断裂构造较发育,表现为北东-南西向主构造线,本区内发育近南北向和北北西向展布的次级碎裂岩带,其中F1断层控制了K1、K2、K3蚀变带,F2断层控制了K4蚀变带,F3断层控制了K7蚀变带,F4断层控制了K10蚀变带,F5断层控制了K12蚀变带。次级断裂构造是本区的控矿构造。

  (2)岩浆岩因素:在勘查区西北部,二长花岗岩呈小岩珠状侵入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中,在岩体内部发现K7蚀变带,并且该蚀变带内的矿化强度本区内最高。反映二长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

  (3)蚀变因素:硅化是本区蚀变强度最高的蚀变类型,并且部分发育为充填状的石英脉,热液活动特征较明显。

  从上述控矿因素分析,本矿床为热液蚀变岩型银多金属矿。

  4.2找矿标志

  构造标志:北北西向、近南北向的构造破碎带,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标志:硅化是最直接的围岩蚀变标志,褐铁矿化能较明显反应矿化强度。

  地球化学标志:金、银等中温元素化探异常套合区可作为间接的找矿标志。

  地球物理标志:极化率异常为间接的找矿标志。

  4.3找矿模型根据成矿地质特征,早期的沉积作用和火山作用为成矿元素的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后期中酸性侵入岩的侵入等构造-岩浆热事件则为成矿元素的进一步富集成矿提供了热、流体等,而顺层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破裂带以及韧性剪切带等则为矿化提供了容矿空间。高背景地球化学场方面,表现为成矿元素的综合异常;富碳地层具低阻高极化特征,而糜棱岩化的含磁铁矿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板岩则表现较高的磁异常。归纳总结其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质综合特征,建立找矿模型(图3)。

  5结论

  研究区位于沙麦钨成矿带的西南部,奥由特铜成矿带的北东部、朝不楞-查干敖包铁锌铅成矿带西部,为三个成矿带交接部位,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是寻找热液裂隙型金(银)矿以及热液铜铅锌多金属矿的较佳区域,尤其燕山早期侵入体内外接触带及北东向破碎带更为此类矿床的成矿有利区段。研究区内通过大比例尺填图、物探测量、土壤测量,圈定综合异常,共发现12条蚀变带,主要受北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出露于侏罗系玛尼吐组火山岩地层内,蚀变类型以褐铁矿化、硅化为主,部分高岭土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为主,圈定规模较大的矿(化)体4条。勘查区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依据地质、物探、化探特征及工作方法,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以期下步在该地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方法依据。——论文作者:梁黎春,卢守卿,李贞岐,卢声媛,吴云雷

  相关期刊推荐:《四川地质学报》(季刊)是以地质科研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读者为国内地学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广大野外队的地质科技人员。设有: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大环境地质、新技术与新方法、生态旅游等栏目。

文章名称:内蒙呼和敖包浑迪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建立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2307.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