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学术写作干货: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4-15 热度:484

  在学术写作的广袤天地中,专业概念与术语如繁星般繁多。如何巧妙驾驭这些信息,成为研究者们的必修课。其中,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的运用,既是提升写作效率、彰显专业性的 “利器”,又暗藏着因过度使用而阻碍读者理解的 “陷阱”。正确运用这些简写形式,既能为论文增添专业性,又能提升可读性,可谓一举两得。那么,在学术写作中,究竟该如何精准把握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的使用技巧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学术写作干货: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清晰界定: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的内涵与意义

  缩写(Abbreviation)

  缩写,简言之,是单词或短语的简洁版本。其构成方式通常是保留单词的首字母以及关键的辅音字母。例如,我们常见的 “Dr.”,它便是 “Doctor” 的缩写,在医疗、学术等诸多场景中广泛使用;“Mr.” 则是 “Mister” 的缩写,用于对男士的尊称。这些缩写形式简洁明了,极大地提高了书写与交流的效率。

  首字母缩略词(Acronym)

  首字母缩略词的形成别具一格,它是从短语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提取组合而成。以 “MSE” 为例,它代表 “Mean Square Error”,即 “均方误差”,在统计学、数据分析等领域频繁出现;“RAM” 对应 “Random Access Memory”,也就是 “随机存取存储器”,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专业术语。首字母缩略词将冗长的专业短语浓缩为简洁的字母组合,方便记忆与使用。

  源自拉丁语的常见缩写

  在英语学术写作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一些源自拉丁语的缩写也融入其中,成为学术表达的一部分。

  c.(circa):这个缩写意为 “大约”,常用于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大致时间节点。比如,“The ruins, which were discovered c. 1905, are currently under investigation.” 这句话清晰地表明,这些遗址大约是在 1905 年被发现的,目前正处于勘察阶段。“c.” 的使用,既精准传达了时间的不确定性,又遵循了学术写作的规范。

  e.g.(exempli gratia):其含义为 “例如”,在学术写作中,当需要列举实例以进一步说明观点时,它便派上用场。例如,“Some countri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e.g., A and B) remain relatively unaffected by the virus.” 通过 “e.g.” 引出 A 国和 B 国这两个具体例子,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南半球部分国家受病毒影响较小这一观点。

  et al.(et alii):意思是 “等人”,主要用于指代多位作者。在学术引用中,当一篇文献有多个作者时,使用 “et al.” 可以简化表述。例如,“Johnson et al. (2010) demonstrated that the work environment is critical to project success.” 表明是 Johnson 等作者在 2010 年的研究中证明了工作环境对项目成功的关键作用。

  i.e.(id est):意为 “即”,常用于对某一观点进行更精确的阐释,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术语重新表述。例如,“Participants completed cognitive tasks, i.e., tasks assessing memory, spatial cognition, and visual perception.” 这里通过 “i.e.” 详细说明了认知任务具体包括评估记忆、空间认知和视觉感知等方面的任务,使读者对 “认知任务” 这一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

  etc.(et cetera):表示 “等等” 或 “以及其他类似项”,用于列举一个较长列表中的部分代表性内容。例如,“Pollution - related hospitalization cases are on the rise due to adverse reactions to dust, smoke, heavy metals, chemicals, etc.” 说明除了列举的粉尘、烟雾、重金属及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外,还有其他类似污染物也会导致因污染就医的情况上升。

  二、巧用技巧:提升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使用的精准度

  使用的必要性原则

  在学术写作中,并非所有专业术语都需要缩写。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准则是:当某一术语在文本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时,才考虑使用缩写。如果该术语仅出现一次,直接使用全称即可。例如,在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论文中,如果 “生态位分化(niche differentiation)” 这一术语只出现一次,那么直接书写全称,能让读者清晰理解;若多次提及,首次出现时写全称,后续则可缩写为 “ND”,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又能提高阅读效率。

  保持一致性

  一旦在论文中引入了某个缩写,后续就应始终坚持使用该缩写形式,绝不能在全称和缩写之间随意切换。同时,格式规范也至关重要。比如,“e.g.” 必须写成 “e.g.”,而不能写成 “eg.”;“et al.” 要带上后面的 “.”,即 “et al.”,不能写成 “et al”;像 “mRNA” 这种特定的缩写形式,要严格按照小写 “m” 和大写 “RNA” 的格式书写,不能写成 “MRNA”。只有保持格式的统一与规范,才能展现学术写作的严谨性。

  遵循特定写作风格指南

  学术领域纷繁复杂,不同的期刊和专业组织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定位与风格,制定特定的缩写使用规定。因此,研究者在投稿前,务必仔细查阅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例如,在医学领域的某些期刊中,像 “MRI(磁共振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 等缩略语极为常见,作者在投稿时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在首次出现时进行解释;但在其他一些综合性期刊中,可能仍需要对这些缩略语进行首次标注说明。

  遵循读者适应性原则

  在使用缩写和首字母缩略词时,充分考虑读者的专业背景至关重要。如果论文的受众主要是专业领域内的资深研究者,对于一些在该领域被广泛认可且常见的标准化缩写,如分子生物学领域的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NA(脱氧核糖核酸)”,可以直接使用,无需过多解释,因为专业读者对这些缩写早已耳熟能详;然而,若文章面向的是跨学科研究者或初入该领域的新手,对于首次出现的缩写和首字母缩略词,不仅要标注完整术语,还应对复杂术语简要介绍其背景知识。例如,在一篇面向大众科普人工智能的文章中,首次提到 “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人工神经网络)” 时,除了给出全称,还可以简单解释一下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这样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留意例外:特殊场景下的使用规则

  标题与摘要的特殊要求

  文章标题、章节标题以及摘要,是论文的 “门面”,需要确保简洁明了且易于理解。因此,一般不建议直接在这些部分使用缩写或首字母缩略词。因为对于初次接触论文的读者来说,缩写可能会增加理解难度,影响对论文核心内容的把握。例如,一篇论文标题若写成 “Research on MSE - based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相较于 “Research on Mean Square Error - based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后者更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研究主题是基于均方误差的图像质量评估。

  引用和参考文献

  1、括号引用:当全称位于圆括号内时,需在圆括号中使用方括号来标注缩写。例如,“Recent guidelin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2023) indicate...” 这里清晰地表明,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 2023 年发布的最新指南。

  2、叙述性引用:若组织名称或术语的全称不在圆括号内,则要用圆括号标注缩写。比如,“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2023) issued new guidelines for meat storage.” 明确指出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 2023 年发布了肉类储存的新指南。

  3、一般情况下,除非 APA 格式或期刊指南有特别说明,在参考文献中应避免直接使用缩写或首字母缩略词。例如,在参考文献中,不能将 “世界卫生组织” 直接写成 “WHO”,而应使用全称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所以,研究者在写作前,一定要仔细查阅目标期刊对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

  计量单位

  在涉及计量单位时,与数值连用时,通常采用单位符号而非全称。例如,在描述物体质量时,应写成 “10g”,而不是 “10 grams(10 克)”;表示长度时,“5 cm” 比 “5 centimetres(5 厘米)” 更为常用。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其他标准计量单位,如表示质量的 “kg”、长度的 “km” 以及温度的 “°C” 等。使用单位符号,不仅简洁明了,而且符合学术写作的规范习惯。

  四、合理把控:规避过度使用缩写的风险

  影响读者体验

  虽然缩写能够简化表达,但如果在论文中过度堆砌缩写或首字母缩略词,会严重破坏阅读的流畅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在脑海中转换这些缩写的含义,这会让他们产生疲惫感,进而降低阅读意愿。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作者可以考虑在论文文末添加缩写对照表,方便读者随时查阅。例如,在一篇长达数十页的研究报告中,使用了大量专业缩写,在文末附上一份详细的缩写对照表,能极大地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增加阅读难度

  学术领域博大精深,即使是同一领域的研究者,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如果作者在论文中大量使用非常见缩写,很容易导致读者对内容产生误解。例如,在一篇关于新型材料研究的论文中,若随意创造或过度使用一些生僻的缩写,可能会使其他同行在阅读时感到困惑,无法准确理解作者的研究意图。因此,在使用缩写时,务必把握好度,力求在简洁表达与读者理解之间找到平衡。正如 APA 格式所强调的,在使用缩写和首字母缩略词时,避免滥用,保持平衡才是关键所在。

  掌握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提升学术写作质量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各位研究者能够在学术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使论文更加简洁、高效地传达研究成果。如果在写作过程中,您还需要投稿发表、润色翻译服务及专业指导,欢迎联系我们的学术顾问老师。我们专注期刊投稿协助长达 20 年,将为您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并严格保密您的个人信息及稿件内容,助力您在学术道路上稳步前行 。

文章名称:学术写作干货:缩写与首字母缩略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6415.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