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CPCI/ISTP会议论文与EI-CA会议论文哪个好?

分类:ISTP论文发表 时间:2025-07-11 热度:590

  在学术研究的征程中,会议论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形式之一,会议论文承载着科研人员最新的研究思路与成果。一般而言,正规的国际学术会议会向全球公开征集论文,被录用的论文需在会议现场进行宣读与交流,随后集结成册出版,这便是我们熟知的会议论文集。这些论文集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结晶,在实际应用中,其收录的论文还广泛用于硕博毕业、项目结题、职称评定等重要环节,是科研人员学术生涯中的关键“助力”。​

  当前,国际学术会议出版的论文集主要有 CPCI 数据库和 EI 数据库两种收录方式。然而,不少学者因对二者差异缺乏清晰认知,在投稿抉择时陷入两难。接下来,本文将深入剖析,助力更多学者在发文之路上顺利前行。​

会议论文

  一、CPCI/ISTP 会议论文

  ISTP,即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科技会议录索引)的简称,自 1978 年创刊以来,一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精心编辑出版。在 2008 年 10 月 20 日这一重要节点,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基于 Web of Science 强大的检索平台,将 ISTP 正式更名为 CPCI。CPCI 的“视野”极为广阔,涵盖了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诸多学科的会议文献。无论是一般性的学术会议,还是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只要其学术价值达标,都有可能被 CPCI 收入囊中。​

  由此可见,CPCI与大名鼎鼎的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同属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旗下。只不过,它们分工明确,CPCI 专注于会议文献的收录,而SCI、SSCI则主要聚焦于期刊文献,各自在学术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以 2023 年第三届公共关系与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ICPRSS 2023)为例,其录用的论文便提交至 CPCI (Web of Science) 进行检索,众多参会学者的研究成果借此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得以广泛传播。​

  二、EI-CA 会议论文​

  EI 的起源可追溯至欧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1999 年,爱思唯尔(Elsevier)—— 一家在全球专业从事科学与医学信息分析的顶尖公司,成功收购 EI。此后,凭借 EI 深厚的底蕴,爱思唯尔在数据库领域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佼佼者。​

  EI 以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文献为核心使命,其最大优势在于获得全球各国的广泛认可,堪称全球工程领域学术成果的核心汇聚地。其收录范围广泛,涉及动力、电工、电子、土建、水利等多个工程方向。值得注意的是,EI 的收录来源多元,既涵盖期刊论文,也囊括会议论文。其中,期刊论文的检索形式为 EI-JA(即 EI-Journal Article),而会议论文的检索形式为 EI-CA(即 EI-Conference Article)。例如 2023 年的智慧城市信息物理系统大数据分析国际 EI 会议(BDACPS-SC 2023),会议所录用的论文就朝着 EI Compendex 数据库提交,众多工程领域学者借此展示了自己在大数据分析与智慧城市建设交叉领域的创新成果。​

  三、CPCI 与 EI,到底哪个好​

  1、接收领域不同​

  EI 作为工程索引,以全面且高质量收录工程技术领域文献而闻名。它重点关注生物工程、运输、计算机、物理、电子和通信、材料、航空和汽车工程等工程领域的国际会议。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泛、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以及检索便捷等显著特点。不过,EI 对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 “兴趣缺缺”,更倾向于应用导向、具备实际工程价值的研究成果。​

  CPCI 的“胃口”则更为多元,工程技术、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的国际会议论文皆在其收录范围内。与 SCI/SSCI 同属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旗下产品,只是在收录文献类型上各有侧重。例如 2023 年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国际会议(MIED 2023),该会议聚焦管理、经济等领域,其论文集最终提交至 CPCI 数据库检索,为社会科学领域学者提供了展示成果的优质平台。​

  2、检索周期不同​

  EI (CA) 的发表流程相对较为高效,一般发表周期在 1 - 2 个月,论文见刊后会即刻送交数据库收录。从过往经验来看,其收录周期通常在 3 - 6 个月,部分速度较快的甚至 1 - 2 个月就能完成收录,这对于急需论文成果用于各类评定的学者而言,无疑是一大福音。​

  回顾 2019 年之前,CPCI 数据库平均收录周期在 3 - 8 个月,最长为 12 个月。但自 2019 年起,由于提交至 CPCI 数据库的会议论文集数量大幅增长,CPCI 在收录时强化了对会议的审核流程。目前,其普遍审核周期拉长至 1 - 2 年,且具体收录周期并不固定。这就提醒学者们,若考虑投稿 CPCI 会议,需尽早规划,同时务必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会议投稿,以最大程度保障论文收录进度。像 2023 年应用心理学与现代化教育国际学术会议(ICAPME 2023),从投稿到最终被 CPCI 收录,整个周期受审核流程影响,就呈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

  总结​

  无论是 EI (CA) 还是 CPCI,它们对收录文章的严格筛选与评定,都使其成为评价单位和科研人员学术成绩、水平的重要依据。除各高校、科研院所可能存在的特殊评价标准外,在工程领域深耕的学者,基于 EI 对工程技术领域的高度聚焦与权威性,往往对 EI (CA) 更为认可;而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则因 CPCI 在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的广泛覆盖,更倾向于选择 CPCI。在投稿时,学者们需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特点以及对检索周期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后谨慎抉择,方能在学术发表之路上迈出稳健且正确的步伐。

  希望这篇解析能帮你对会议论文有更清晰的认识。要是你在论文投稿方面还有其他困惑,比如具体的投稿流程、论文格式要求等,都能随时和本站学术顾问聊聊,非常乐意继续为你答疑解惑。

文章名称:CPCI/ISTP会议论文与EI-CA会议论文哪个好?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6714.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