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太牛了!这家民营企业,竟连发 4 篇 Nature,1 篇 Science!

分类:SCI论文发表 时间:2025-07-14 热度:477

  在科研圈子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与《科学》(Science)宛如闪耀的明珠,是无数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发表圣地。通常,能在其中发表一篇论文,便足以在学术圈引起轰动。然而,有一家民营企业却如科研界的一匹黑马,令人惊叹不已,它就是隆基绿能。

  隆基绿能,这家 2000 年成立的民营太阳能科技公司,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主要业务围绕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的开发、制造与销售展开。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科研成果产出上,展现出了碾压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力。

  2025 年 7 月 7 日,隆基绿能的何博博士、徐希翔博士、李振国博士、何永才博士等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with asymmetric self - assembly molecul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聚焦于空穴传输层所在的界面复合问题,隆基团队联合苏州大学开展攻关。他们另辟蹊径,有别于传统的 SAM 材料在咔唑的氮原子上引入膦酸锚定基团,而是在咔唑核的苯环侧引入膦酸锚定基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具有非对称结构的自组装分子(HTL201),并将其作为宽带隙钙钛矿子电池的空穴选择层。这一非对称结构的巧妙设计,显著增强了 SAM 的锚定能力,原位提升了 SAM 在硅绒面衬底的覆盖率及均匀性,优化了界面能级匹配。同时,HTL201 与钙钛矿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促进了高品质钙钛矿薄膜的沉积,并有效钝化了埋底界面缺陷,大大降低了表面界面非辐射复合水平。最终,通过与双面纹理化的异质结晶硅结合,成功实现了开路电压接近 2.0V,且认证效率高达 34.6% 的晶硅 - 钙钛矿串联叠层太阳电池。这一成果为新型 SAM 材料的开发及进一步提升晶硅 - 钙钛矿叠层效率提供了关键技术方案。

该研究聚焦于空穴传输层所在的界面复合问题

  仅仅在一周前,2025 年 6 月 26 日,隆基绿能就已经在《科学》期刊上大放异彩。此次,隆基绿能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研究团队,采用给受体共轭策略,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开壳双自由基的新型有机自组装分子。这种分子展现出了优异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在实际工况下的优异结构稳定性以及卓越的组装均匀性,使得基于该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table and uniform self - assembled organic diradical molecules for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为题发表,在科研界引发广泛关注。

隆基绿能在科学期刊发表

  时间回溯到 2024 年,隆基绿能在《自然》上的表现同样堪称惊艳。10 月 1 日,隆基绿能作为第一单位在《自然》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Silicon heterojunction back contact solar cells by laser patterning》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研究中,首次报道了通过全激光图形化工艺使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突破 27% 的重大成果。这一突破意义非凡,标志着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首次超过 27%,为基于晶硅材料的光伏技术和产业树立了全新的里程碑。为了达成这一高转换效率,隆基中央研究院团队在硅片和表面钝化接触技术这两大关键领域深入钻研、全力攻关。团队开发了新型的致密异质结钝化接触,突破了行业长期以来 180 - 210℃的异质结制备瓶颈,将工艺温度提升至 240℃。同时,研发团队还通过开发全激光图形化工艺以及低铟、无银金属化方案,在提升效率的同时,确保了 BC 电池技术的经济性,为未来低成本、高效的 BC 电池生产筑牢了基础。

全激光图形化工艺

  2024 年 9 月 5 日,隆基绿能在《自然》上的研究成果同样聚焦于晶硅 - 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领域。近年来,该领域虽取得重要进展,但宽带隙钙钛矿顶电池始终存在显著的界面非辐射复合问题,包括钙钛矿上界面与电子传输层的界面复合问题,以及空穴传输层在绒面衬底上覆盖性及均匀性不佳引起的界面复合问题等。隆基叠层团队在《自然》发表文章,阐述了通过引入双层交错钝化策略,有效解决了钙钛矿与电子传输层界面复合问题,并将晶硅 - 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提升到 33.9%,首次从实验上证明双结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超过了单结 S - Q 理论效率极限,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晶硅 - 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领域

  2024 年 1 月 31 日,江苏科技大学、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合作的研究成果《Flexible Silicon Solar Cells with High Power - to - Weight Ratios》在《自然》上发表 。本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高柔韧性、高功率重量比的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晶硅太阳能电池厚重、易碎的传统印象,极大地拓展了晶硅电池的应用范围。在本项研究中,三方团队开发了表界面钝化、掺杂接触生长等新工艺。测试结果显示,厚度在 57 微米至 125 微米的 5 种产品,均取得 26% 以上的转换效率,最高达 26.81%。其中,57 微米厚的这款电池,其电池功率重量比为 1.9 瓦 / 克,曲率半径 19 毫米,功率重量比是市面现有产品的 2 - 3 倍,相关数据获权威检测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认证。

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短短两年内,4 篇《自然》、1 篇《科学》,隆基绿能的科研 “爆发式输出”,彻底刷新了外界对民营企业科研实力的认知。这家深深扎根于光伏领域的企业,用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证明:顶尖科研绝非仅局限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围墙之内。当产业需求与基础研究深度融合,当工程师基于实际的 “问题导向” 与科学家追求突破的 “思维碰撞” 相互交织,就能催生出既能切实解决行业痛点,又能在全球科研前沿引领风骚的原创成果。在未来,相信隆基绿能还将继续在科研道路上大步迈进,创造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球光伏产业乃至整个科研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

文章名称:太牛了!这家民营企业,竟连发 4 篇 Nature,1 篇 Science!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6719.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