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预警!这类论文评职称一律不认,教师投稿必看避坑指南

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9-19 热度:503

  新学年伊始,多所高校已陆续发布 2025 年职称申报通知。梳理近年政策可见,高校对教师论文成果的考量早已从“拼数量”转向“看平台”—— 若论文发表在学校划定的负面期刊清单中,不仅科研心血可能付诸东流,更会直接影响职称申报结果。

  这一评价导向并非高校自主加码,而是有明确政策依据。2018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支持发布学术期刊预警/黑名单,对在黑名单期刊发表论文的科研人员,其成果在各类评审评价中不予认可。此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自 2020 年起持续发布《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试行)》,该名单已成为高校制定校内期刊预警制度的核心参考,为教师筛选投稿平台提供了关键依据。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3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3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12023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2

2021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1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0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

2020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12020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22020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32020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4

  一、清晰界定:哪些期刊属于“评职称不认”的范畴?

  结合多所高校的“负面清单”制度,以下几类期刊及论文通常不被职称评审认可,需重点警惕:

  1. 明确列入预警/黑名单的期刊

  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科学院公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内刊物,这类期刊因存在审稿宽松、质量低劣等问题,已被学术共同体重点标注。此外,各高校还会结合自身学科特点,补充认定一批行业内公认的“问题期刊”,同样纳入负面清单。

  2. 非正规出版的刊物及论文

  未被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数据库收录的中文学术刊物;

  期刊增刊、非学术刊物、电子连续出版物、论文集、书评等载体上发表的文章;

  未被SCI、EI、SSCI、A&HCI等权威数据库收录的外文电子期刊论文;

  在学术刊物的非学术版块(如资讯、科普栏目)发表的内容。

  3. 具备“水刊”典型特征的刊物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曾明确提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期刊,极可能被列入负面清单:

  同一期期刊刊登文章数量达 50 篇及以上;

  单篇学术论文字数少于 5000 字,或其他类型文章少于 3000 字;

  存在多个版本(如学术版、普及版、大众版)或高频出版(如非核心的周刊、旬刊、半月刊);

  被学术界公认或媒体曝光的不规范、质量低劣刊物;

  付费即可发表、对文章质量无实质审核要求的 “花钱买刊” 类刊物。

  二、精准甄别:正规期刊需满足这 3 个核心条件

  避免踩坑的关键是学会识别正规期刊。根据《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论文投稿及学术期刊预警须知》,正规期刊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双刊号齐全

  必须具备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刊号)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刊号),二者缺一不可 ——CN 刊号是期刊在国内合法出版的“身份证”,ISSN 刊号则是国际通行的出版标识。

  2. 国家新闻出版署可查

  登录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https://www.nppa.gov.cn/bsfw/cyjghcpcx/),在“期刊/期刊社查询” 栏目中检索期刊名称。若能查到准确信息,且刊物“出版状态”显示为“正常”,则基本可判定为合法出版物。

  3. 论文可在权威数据库检索

  文章发表后,需能在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学术数据库中检索到。需注意,部分刊物虽有刊号,但论文长期无法上网,这类“不上网期刊”同样存在风险,需谨慎选择。

  三、追根溯源:为何仍有教师陷入“水刊”陷阱?

  教师主动或被动发表“水刊”论文,根源在于学术评价压力、职业焦虑与信息差的叠加。土耳其一项针对 398 名在“问题期刊”发稿学者的研究揭示了关键原因:

  部分学者因对期刊甄别知识不足被动踩坑,但更多人是为“加速出成果”主动选择 ——81% 的投稿者为教授或副教授,96% 的“问题论文”被用于职称晋升或激励申报,其中“评副教授前 1 年”是投稿高发期。从机构维度看,建校 20 年内的大学学者发“问题期刊”比例更高,尤其以建校 5-10 年的私立院校最为突出;青年学者则因“不发表无学位”“机构硬性要求”等现实压力,被迫卷入“水刊”主导的“影子学术圈”。

  本质上,学者对“快速便捷发表”的诉求,与部分学术晋升、激励制度中“重成果数量轻质量”的导向相互作用,共同催生了“水刊”生存的土壤。

  结语

  随着学术评价体系持续向“质量优先”转型,“发水刊凑数量”的做法早已行不通。对教师而言,与其在“选刊踩坑”中浪费精力,不如提前做好功课:投稿前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权威数据库、高校预警清单三重核验,确保期刊正规性;同时聚焦研究质量,在合规刊物上产出有价值的成果。唯有如此,才能在职称评审中稳步前行,真正实现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双赢。

文章名称:预警!这类论文评职称一律不认,教师投稿必看避坑指南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6819.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