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新型骨牵引针稳定器在降低老年骨牵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研究

分类:医学论文 时间:2021-09-14 热度:185

  [摘要]目的观察新型骨牵引针稳定器在降低老年骨牵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下肢闭合性骨折且需进行骨牵引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将使用自行设计的牵引针稳定器放置在已行骨骼牵引术后的牵引针上,并根据每一位老年患者的牵引情况进行稳定器的调节。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牵引针移位情况,针道感染情况,患者局部皮肤受压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牵引针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571,P=0.00),针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960,P=0.001),局部皮肤受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28.571,P=0.00)。结论新型牵引针稳定器能有效减少牵引针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滑动和移位,避免牵引弓对针道周围皮肤的压迫,减少针道感染,防止患者局部皮肤的损伤,有效的降低了在骨牵引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新型骨牵引针稳定器在降低老年骨牵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研究

  [关键词]新型克氏针稳定器;骨骼牵引;老年患者;并发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指在日常生活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而发生的骨折[1]。是老年人群发生骨折最常见原因[2]。年龄越大,骨折率越高[3,4]。老年脆性骨折入院后根据不同部位的骨折行皮肤牵引术、骨牵引术[5,6]。骨牵引中常见的有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行骨牵引术最常出现骨牵引针移位、针道感染[7,8]。因此,保持骨牵引针位置的稳定性,减少牵引弓对针道周围的皮肤的压力十分必要[9]。骨牵引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反映专科护理品质[10]。为保证牵引的有效性,自行设计了骨科牵引针稳定装置(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62049476.3)并应用于骨牵引术后患者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2月创伤骨科住院并行胫骨结节、股骨髁上、跟骨牵引老年患者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65~93岁(平均年龄68.42±9.88);跟骨结节牵引患者44例,胫骨结节牵引患者48例,股骨髁上牵引患者8例;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均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实施骨牵引术后安装研制的骨牵引针稳定器,对照组为常规的骨牵引,两组均实施骨牵引术后常规针道护理及牵引护理。研究采取自愿原则,两组患者均签署研究相关知情同意书,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2017临审(2017-395)号]。

  1.2骨科牵引针稳定器的设计骨牵引克氏针稳定器包括加压防滑固定柱、硅胶吸盘。固定柱的前端与吸盘的后端固定连接,固定柱为双层结构,分别为弹性加压层和弹性防滑层,固定柱外壁上设有固定带与固定栓,整个固定柱为中空柱体结构,柱体与吸盘轴心处设有通孔。吸盘采用硅胶材质,柔软,延展性好,因吸盘为拱形设计,将压力向四周均匀分散开,且中间为中空状态,只固定在针道周围皮肤表面,与皮肤接触面仅为环形,最大程度减少对皮肤软组织刺激,保护针道周围软组织,加压固定柱与吸盘自成一体,防止克氏针滑动的同时,又与针眼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牵引弓直接对针眼处皮肤受压,又起到了很好的固定性。骨骼牵引克氏针稳定器示意图见图1、图2、图3。

  相关知识推荐:骨外科论文发表sci期刊方法

  1.3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取胫骨结节与腓骨小头连线中点的外侧位为进针点,进针点的内侧对应点为出针点。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巾,自皮肤,皮下,骨膜以2%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局麻满意后由外向内,垂直骨轴线进针。助手将进针点皮肤固定并向近心端提起后自麻醉处进针,针长一般14~16cm,双侧对称。安装牵引弓,双侧针尾以物品保护防止划伤健肢。实验组在施行骨牵引后安装自制的骨牵引针稳定器防止牵引针滑动,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相关护理人员需经过统一的操作培训,操作方法:实验组骨牵引针穿刺术后,先更换针眼处敷料,再将固定器穿入克氏针两端,将吸盘向针眼方向推进,以硅胶吸盘边缘贴合针眼周围敷料为准,将固定带绕固定柱一圈后通过栓孔固定在固定栓上,松紧以牵引针不能推动为准。再予患者安装牵引弓牵引,起到固定牵引针、防止牵引弓滑动的作用。对照组牵引针穿刺术后,贴好敷料,直接安装牵引弓。两组完成牵引后,均在牵引弓最外端的克氏针上做一标记,每日护理人员对针道进行观察:针道渗出液,局部皮肤状况,克氏针移位情况,患者疼痛情况评估,并做好记录。针孔处有渗血、渗液情况下,及时更换无菌纱布,针孔无渗血渗液情况下则每3d更换一次无菌纱布。

  1.4评价指标

  1.4.1克氏针移位比较两组患者克氏针的移位,记录牵引弓外端至标记的距离,每日三班交接时观察做了标记的距离是否有发生变化,每班做好记录。

  1.4.2针道感染及局部皮肤情况比较两组针眼及周围皮肤受压情况。每班查看患者针眼周围皮肤情况,分别记录骨牵引术第1d至下一次手术前1d针眼及皮肤状态,每例患者观察3次/d。

  1.4.3患者对骨牵引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实际收回100份,有效率100%,从患者疼痛、对骨牵引的依从性,及对专科护理操作满意度3个项目通过“同意或“不同意””来评价,进而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牵引针移位率、针道感染发生率、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率对比两组患者骨牵引针移位率、针道感染发生率、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率,实验组使用稳定器牵引针移位率有显著的差异性(χ2=28.571,P=0.00)、针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960,P=0.001)。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率低于对照组(χ2=14.58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骨骼牵引满意度实验组满意48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38例,不满意12例,实验组总满意度96%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创伤骨科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下肢损伤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马上手术治疗,予进行骨牵引术,在持续牵引的过程中,易出现牵引针滑动,导致牵引弓卡紧皮肤,出现医源性压力损伤情况[11]。此种情况尤见于绝经后女性与老年男性。这类人群因骨代谢失衡、骨量丢失,骨微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脆性增加,骨质疏松,因此在进行骨牵引的过程中,牵引针易于滑动移位,甚至出现局部皮肤损伤坏死[12]。针对此类并发症,研制出骨牵引针稳定器,该设计因拱形的吸盘,能将压力向四周均匀分散开,与皮肤接触面仅为环形,最大程度减少对皮肤软组织刺激,保护针道周围软组织,因胶质物材料的特殊性质,增加了在牵引针表面的阻力,防止牵引针滑动,拱形的设计在空间上也能与针眼保持一定距离,防止牵引弓直接对针眼处皮肤压迫,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固定性。针对予骨质疏松老年的患者而言,在持续牵引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轻微的身体移动而导致克氏针的滑动,致使牵引弓对针眼周围皮肤的压伤,减少针道感染的几率,提高患者对骨牵引治疗的依从性。相较与那些材料复杂,费用高,舒适效果不理想,此稳定器,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经济适用。经临床应用,能提高患者的整体舒适程度,且能维持一个有效的牵引力,达到骨牵引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论文作者:陈莉毛春华韦玉环苏雪葵梁玉梅

文章名称:新型骨牵引针稳定器在降低老年骨牵引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研究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1850.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