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2-01-20 热度:744
【摘 要】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情景交互影响的科学。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社会心理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备的学科体系与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这种与社会的持续对话是社会心理学生命力的源泉,也奠定了该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特色。从研究主题来说,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3大领域:社会认知、社会关系以及群体与群体过程。进化社会心理学及文化心理学等新领域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研究者可以在社会公正与腐败、民众心态与主观幸福感、社会互动与人际和谐、群际关系与民族冲突、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工作压力与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社会矛盾与网络群体事件、民众道德心理与价值观变迁等方面大有所为。鉴于社会心理学所具有的重要科学价值及其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我国在统筹解决国家重大现实问题时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切入,在规划和部署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时重视社会心理学研究,在加大力度推动心理学科全盘发展时促进社会心理学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动我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为满足国家重大社会现实需求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学科发展,重大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社会情景交互影响的科学。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A. Comte)提出一个两难命题,人既是他所在社会的产物,又是这一社会的创造者[1]。这一命题蕴含了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议题:人是如何创造和改变环境、环境又如何塑造人的思想与行为、个人及其所属群体在各种环境如何行动?通过对这一中心议题的研究,社会心理学成为当代国际心理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在近 30 年出版的主要英文心理学学术期刊中,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被引用率高居榜首,表明社会心理学处于心理学知识体系的中心[2]。在科学界最具权威的刊物 Science 与 Nature上,每年都有相关内容发表。在欧美一流大学心理学院系中,社会心理学已经成为核心学科(图1)。突与和解、反腐败与社会公正、社会预警以及广告与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研究科学问题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两者得到了有机的整合。社会心理现象十分复杂,既涉及社会文化层面,又涉及个体层面;既涉及群体与个体的意识层面,又涉及群体与个体的无意识层面。因此,社会心理学既不排斥现有的任何心理学研究方法,也不赋予某种研究方法以特别的优先权。相反,它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法学取向,强调对同一研究问题进行多方法的相互验证(triangulation of methods)。
2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脉络
众所周知,冯特(W. Wundt)于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其学术生涯的后半期,冯特致力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并在 1900—1920年间出版了10卷本的“Völkerpsychologie”,此书名本意是“历史与比较的社会文化心理学”,可简称为社会心理学。1908 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 McDougall)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 A. Ross)的《社会心理学》不约而同地问世,宣告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并分别奠定了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基础。现代社会心理学就是在这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的不断交锋、论战和相互融合中发展起来的。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劳德·奥尔波特(F. H. Allport)出版了《社会心理学》,被看作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开端。这部经典著作影响了几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并为后来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近半个世纪后,弗劳德·奥尔波特的胞弟高登·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应邀为1968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手册》撰写了第一章“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历史背景”。在这一章中,他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对“由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他人在场所形成的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理解和解释”[3]。高登·奥尔波特的这一定义至今仍被主流社会心理学教材所采纳[4]。
现代实验社会心理学奠基人勒温(K. Lewin)指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必须建立于具体而实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上,学者在理论建设过程中不能纸上谈兵、向壁虚构[5,6]。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生命力在于其立足于社会现实问题,却能从本国现象归纳出具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当我们梳理美国和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题更替脉络时,毫不意外地发现其与同期的社会发展历史宛若双生。例如,两次世界大战和大屠杀激发了社会心理学家对于种族主义、攻击、政治宣传及群体士气的研究兴趣,同时也促发了“社会认同理论”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民权运动刺激了刻板印象、偏见、歧视等研究主题的发展;越南战争以及后来的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爆发,推动了诸如服从与反服从、沉没成本、少数派影响等议题的研究;20世纪最后几十年间亚洲经济的崛起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关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文化社会心理学蓬勃发展;“9· 11”事件及笼罩全球的恐怖主义阴云则将社会心理学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人们如何应对基本的存在焦虑上来,相应的理论如“恐惧管理理论”受到关注[7]。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从社会现实中发现科学问题,在探讨和解决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中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科学理论,通过研究成果去解决社会问题,继而将理论发展成为具有普遍科学意义和全球视角的理论,这种与社会的持续“对话”,毫无疑问是社会心理学一直保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源泉。
3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新兴生长点
3.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当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3大领域:社会认知、社会关系以及群体与群体过程[8]。
社会认知的研究涉及到:(1)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展示。这些研究对于理解人的幸福与尊严有着重要的意义;(2)归因及其偏差、社会信念与社会判断。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们如何通过对自我、他人及社会事件的知觉和解释形成社会信念,从而确定公众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中对他人与社会事件进行判断;(3)态度的结构、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测量以及态度与行为的关系。近年来,在态度的双过程模型、依从与态度改变的过程、诱导策略以及抵制态度改变的方法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从理论上讲,社会心理学家对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非常感兴趣,而态度被认为是行为的重要预测源,因此矫正行为可以通过改变态度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态度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西方社会,政治家为了赢得选票,通常设法唤起选民对自己的积极态度及对竞争对手的消极态度。在我国,研究公众的态度有助于建立科学的社会预警系统,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
社会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人们彼此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它涉及到:(1)人们为什么有合群的倾向、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以及怎样与他人产生关联?如何被他人所吸引、怎样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友谊、如何与异性产生爱情、如何保持良好的家庭和谐?开展这类研究工作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减少由人际矛盾与家庭矛盾引发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2)为什么人们会对特定的社会群体产生偏见与歧视、怎样才能消除偏见与歧视?是什么引发了社会冲突、如何才能把紧握的拳头变成援助的双手?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减少民族冲突、缓解主流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矛盾以及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群体与群体过程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有:群体如何激发个体行为并削弱个体的责任,促使个体去做那些他们独自一人时永远都不会从事的行为?群体是如何形成和维持外显行为和/或内在信念的一致性的?群体是如何对待群体内和群体外成员的?哪些因素决定了群体的决策和绩效质量以及什么过程控制着群体内的冲突与合作?该领域的经典研究案例是社会心理学家对 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悲剧的研究。研究者对发射决策过程的分析发现,美国宇航局的组织文化屏蔽了关键安全信息的有效沟通,抑制了专家意见的不同声音,是导致灾难的核心原因[9]。
3.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兴生长点
经过百年的磨练,已经迈向成熟的社会心理学成果丰硕,诸多新的生长点蓄势待发,在此撷取两点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进化心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心理学家们意识到,人类的社会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基因的左右,进化社会心理学(Evolutionary Social Psychology)应运而生。准确地说,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理论模型,而是一系列的元理论假设,在其指导下,研究者提出概念、展开研究并解释现象[10,11]。进化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理机制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可以帮助人类有效地应付日常问题和满足生活需要,使人类更有可能成功地生存和繁衍[12]。利用这一理论假设,并基于实证数据的支持,进化社会心理学对大量社会行为做出了独到的解释。例如,归属感源自依赖于某个群体以获得身体安全及生殖可能的追求[13],而自尊则在其中起到信号的作用,即高自尊意味着高的社会接纳,低自尊则代表着潜在的社会排斥[14]。人们进行社会推理和形成印象,是为了付出最小的认知资源并最快速地避免社会威胁或抓住生殖机会[15]。人们做出亲社会行为的目的在于通过帮助与自己具有相似基因的他人来间接提高自己基因的遗传可能性[16],与之类似,当人们在保护自身安全、抢夺繁衍资源时就可能做出攻击行为[17]。总之,进化社会心理学以其强大的解释力给予众多社会心理现象以整合的理解,激发出了大量的后续研究。
第二,和进化观点强调人类的共同属性不同,文化心理学(Cultural Psychology)强调的是人类的多样性。文化心理学家认为,基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表现形式取决于环境。文化心理学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应运而生,其关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研究成果对于理解不同文化下个体行为的不同表现至关重要。如西方为个体主义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特性,崇尚个人奋斗与个体责任;东方为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统一意识和行为,崇尚群体和谐及顾全大局[18]。继而衍生出西方人的独立自我和东方人的互依自我[19]。文化与自我的差异导致东西方个体表现出一系列思维、判断、价值观及行为倾向的不同。这些研究提醒我们,在理解和解决中国特有的社会现实问题时,不可照搬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现成理论,而要在深入剖析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提出真正具有适用性的理论。在未来,文化心理学将突破跨文化差异比较的范式,深入探讨文化是如何塑造了这些相同或不同的心理过程,文化样本也将扩展到东西方以外的更广泛的群体;除此之外,社会新成员如何学习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如何适应多文化的挑战?心理与文化间的复杂动力关系如何?如何进一步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一致性?这些都是文化心理学未来的研究方向[20]。
4 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主题
如前所述,社会心理学的生命力来自与社会的持续“对话”。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的现象和问题层出不穷:国际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全球变暖导致地球超负荷,人们日益膨胀的物质需求却未带来心灵的富足,经济与政治的不稳定使得部分地区局势紧张。在中国,腐败现象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持续存在,贫富差距拉大使社会阶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的快速变迁致使民众对幸福感的需求与日俱增,日渐盛行的物质主义严重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和价值取向,生存压力的普遍上涨导致民众身心显露疲态。针对这些主题展开研究,提出干预和解决办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们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新千年里社会心理学即将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下面列举一些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社会心理学研究主题,期待国内外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对此展开研究。
4.1 社会公正与腐败
监察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不久前发布了2012年度全球腐败指数(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排行榜。丹麦、芬兰和新西兰并列全球最为清廉的国家(得分90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清廉),而中国仅得39分,在全部17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80位[21]。我国当前腐败现象迅猛发展的势头,伤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强烈需求,危及和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动摇着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对党、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损害。目前,从宏观层面来说,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但在微观层面,对于腐败主体——个人的腐败心理动因认识不清,对于腐败过程的心理机制了解不够,对于腐败滋生的社会文化内涵把握不足,致使相关处理措施应对不力,这是导致现阶段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可以尝试从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机制入手,从腐败的文化根源、腐败主体的自我构念、价值取向、道德判断等方面出发开展实证研究,探讨个人腐败的产生过程、集体腐败的卷入规律以及民众对于腐败的认知和态度,从而较为全面地剖析腐败的深层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文化根源。研究结果将为形成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建立和完善反腐长效机制,乃至指导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重要参考并提出有益建议(图2)。
4.2 民众心态与主观幸福感
2010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经济生活日渐富足的今天,中国老百姓正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社会心理学提出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的概念,指的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22]。围绕这一可以操作和测量的对于幸福的界定,社会心理学者能够开展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财富与幸福的关系究竟如何?什么才是决定和影响幸福感受的核心因素?不同社会阶层人群的幸福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导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提升与促进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途径?此外,建立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联合其他反映民众当下心态的动态指标库,可以长期把握民众社会心态的变化规律,为社会预警提供心理数据基础。
4.3 社会互动与人际和谐
良好的社会互动和人际和谐是个体与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偏见与歧视是社会互动中的消极社会心态,阻碍了这些目标的实现。研究主流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摩擦性群体互动,对于降低并最终消除不同群体之间心理隔阂与冲突具有重要作用。人们为什么会对弱势群体形成偏见与歧视?其背后的社会认知机制如何?是否存在动机性需要?这些偏见与歧视会如何通过内隐的方式表达出来?面对偏见和歧视,弱势群体的应对或适应策略有哪些?如何从个体、群体及社会的角度消减对弱势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以促进人际和群际的和谐?这些主题值得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进行探讨。
4.4 群际关系与民族冲突
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的进程中,纵向的时代变化和横向的社会分层使得群体关系特别是民族关系日渐复杂,导致当前中国的民族格局仍显动荡不安。从国内外心理学对于民族冲突的研究状况来看,还有一些理论问题有待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冲突的内在社会心理机制是什么?如个体间的冲突是如何延伸到他们所在群体的?为什么极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者能煽动较多本族人民的参与?民族冲突又是如何扩大化的?除了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的因素外,社会文化情境因素是如何影响民族冲突的?这些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哪些因素能够缓冲民族间的冲突?可否建立系统的民族冲突的预警机制模型?如何才能基于上述机制和调节因素来预防和抑制民族冲突,进而实现多民族和谐共处?这些问题有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予以解答。
4.5 非常规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
非 常 规 突 发 事 件(Unconventional Emergency)是指前兆不充分、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23]。因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前兆不充分、孕育期不可观测、潜在次生衍生危害、破坏性大等特征,导致一旦爆发很可能严重影响地区性社会经济发展,甚至引发社会动荡与政局危机。近年来,非常规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具有多种性质的复合型事件,并越来越多地指向社会特征。而且突发事件的社会特征越凸显,所产生的社会后果就越严重,影响越深远。因此在应急管理研究中强调从文化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切入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非常规突发事件启动了受灾者哪些社会心理特征及其表现规律如何?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产生与应对会否体现出文化和地域的差异性?文化、地域、民族等因素是否会对民众的风险认知和决策行为产生影响?事件外围人群的社会心理及行为反应如何?在非常规突发事件紧急应对过程中有哪些心理教育和转变的方法?从个体和群体角度视角出发进行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将有助于补充现有应急管理体制的不足,变应急管理为长效的常规管理。
4.6 工作压力与员工职业心理健康
在21世纪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与动荡、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增强,对人们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人们的心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成为影响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由于工作和职业所带来的员工心理健康问题致使个体、企业及社会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的报告指出,员工的职业健康不良和工作能力降低可能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减少10%—20%。社会心理学研究旨在探究工作环境中不同来源的因素所造成的压力程度以及连带导致的健康风险,此外,职业枯竭、工作-家庭冲突、工作狂、职场中的欺负和排斥等也受到了特别关注。
4.7 社会矛盾与网络集群行为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不断增加,民众心态急剧变化,社会风险也随之日益加剧,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网络作为普及率飞速增长的新兴媒体,吸纳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民众的声音。网民群体越庞大,网络舆论就越真实地代表现阶段社会的主流民意和价值观,也就越能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挥影响。因此,关注和研究网民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于把握社会群体行为的机制与规律,获取社会心态调控的方式和时机尤为重要。网络集群行为发生、发展、激化、平息的全过程中网民个体及群体的心理变化规律如何?何种社会事件有可能引发网络集群行为?已诱发的网络集群行为将如何走向发展?具有何种人格特征的网民将主导或参与网络集群行为?这些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网络平台、个体差异等视角探究网络集群行为深层社会心理机制的研究将为相关部门有效控制和引导网络集群行为提供科学建议。
4.8 民众道德心理与价值观变迁
道德是人们用来对行为或人的品格做出评价性判断的原则和理想体系[24]。道德发展与品格养成是公民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并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迁。近年来,道德心理研究再次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新近的社会直觉模型(The Social Intuitionist Model)挑战了传统的理性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判断更多地发生于即刻的、自动化的、与道德情感相联系的无意识层面,并先于认知加工完成[25]。与道德相关的情绪(如羞耻、内疚、尴尬、自豪等)则会通过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影响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这类研究将对探索国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供启示。而揭示当下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可以对长期争议的道德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疑问予以回答。因此,社会心理学可以在社会价值观与公民道德观的共变规律、公民道德发展的心理机制与教育策略、个体道德发展规律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协调与衔接、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与促进方案等方面展开相应研究。——论文作者:文 / 王 芳 刘 力** 许 燕** 蒋 奖 孙晓敏
文章名称:聚焦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社会心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