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2-05-13 热度:527

  摘 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体系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其重中之重也在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着眼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背景,在阐释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建设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路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现代物流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政策建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民族复兴窗口期,也面临着国内外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构想。这既是与时俱进地回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诉求、深化拓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能、塑造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逆全球化趋势的中长期战略布局。新发展格局既强调谋求更高水平的国际循环,又注重实现更高质量的国内循环,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向。

  流通作为连接采购、生产、消费等诸多环节的 “纽带”与“通道”,也是一种生产力。有学者指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90% 的时间都是花费在流通过程之中[1]。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国内统一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通过资本流、商品流、信息流将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可以在拓宽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市场供需对接、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外部风险显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现代流通体系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活跃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推动生产、分配、消费和流通之间的循环畅通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特征,“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2]。流通产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承载流通功能的产业体系,既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借助的市场接口,流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大循环的速度与质量。在整个社会化大流通中,物流成本越来越成为流通总成本的主体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

  区域经济强调特定区域内的地域要素与经济发展要素通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经济系统,它是由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中,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有效实现区域经济体内部以及跨区域经济体之间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生产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和市场的一体化建设。现代物流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重要的一环,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区域经济结构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有研究认为,现代物流业主要通过扩大经济规模、降低贸易壁垒以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产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促进作用[3]。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凭借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功能日益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十分显著的冲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孙久文教授认为,疫情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格局上,也有的学者认为疫情会导致区域竞争优势、产业链、地区发展动能、市场格局以及政府职能的重构[4]。从中长期看,产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等,无疑会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和特点。同时,疫情也使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效率、运行模式都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线上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实体产业和电商行业的发展衍生出了大量的物流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对新型物流配送模式产生新要求,既给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预示着现代物流业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方面将发挥更重要作用,还给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本文着眼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特点,在归纳阐释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和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逐渐形成“多主体、多渠道、多业态、多模式” 发展格局,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和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

  ( 一) 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现

  代物流业作为市场经济流通的衍生物,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通过有效的经营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就业、刺激消费、吸引投资,有利于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Mirjam 等人将新加坡经济增长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为对物流业的大力投资,认为物流产业集聚通过区域溢出效应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加快资金流动,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5]。Pablo 等人的实证分析显示,在不考虑其他指标变化的情况下,物流绩效指标 每 增 加 1% ,会使区域经济产 出效率提升 0. 59%[6]。据统计,美国物流业年投资规模占美国 GDP 的 10% 以上,而日本在近二十年内其物流业每增长 2. 6 个百分点就会为经济总量贡献 1% 的增加值[7]; 相反,据测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节约 7 500 亿元。国内学者陈荣通过对安徽省域经济与物流业相关关系的定量分析,指出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更大[8]。何新安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了 2006—2017 年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关系,指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会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9]。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物流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统计,2019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 298. 0 万亿元,2019 年物流业总收入 10. 3 万亿元[10]。现代物流业正加速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已从附属服务转变为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利润空间的重要行业,融合形成订单配送、仓配一体、售后维修、嵌入式供应链等多种模式。2019 年,全国快递服务制造业业务收入超百万元的项目 510 个,年支撑制造业产值超 1 万亿元,快递服务现代农业“一地一品”年业务量超百万件项目 163 个,“寄递 + 农村电商 + 农特产品 + 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帮助销售农产品 3. 67 亿元,成为农村增收新源泉[11]。可以说,通过现代物流业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 二) 现代物流业是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

  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发展质量的改善,往往伴随着物流业态的变革创新。随着现代物流业成本的降低和运营效率的提高,区域经济体内部产业布局、空间结构趋于合理化,经济融合程度显著增加,根源在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会对区域经济内部相关产业产生正向影响,具体体现在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和聚集扩散效应。邹潜等人基于对 2008—2018 年成都经济区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物流产业集聚对成都经济区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12]。现代物流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其通过区域经济产业链、供 应 链 在 空 间 上 前 向、后 向、旁 侧 的 波 及 效应[13],可以有效推动或带动包装、仓储、交通运输、生产加工、新材料、新技术、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发展。从成本视角看,现代物流相关产业以及对现代物流依赖性比较大的企业在选址及布局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网络化布局趋势和聚集效应。现代物流业还能以关联产业“协调者”和“推动者”身份,改善区域内基础设施条件,打通市场壁垒,促进跨区域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高效流通,带动不同产业之间的资源流动,减少企业在生产流通方面的成本,从而有利于调节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内部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14]。例如,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细化分工,也直接扩大了物流业外包业务在数量、质量水平上的提升,进而增强了物流业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水平。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物流业既能够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国内生产、消费,激活我国 14 亿人口所蕴含的强大购买力,助力完整内需体系的培育,也能促使国际国内市场更好联通,建设更广范围、更深领域、更高效率的国际流通“大动脉”[15]。

  ( 三) 现代物流业是对冲外部经济风险的重要工具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陈文玲认为: “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世界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大衰退,疫情失控、经济失速、政策失灵、民主失真、治理失序这五大问题使世界经济难以很快出现转机。”[1]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在对冲外部风险对区域经济造成的冲击上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阶段,最先复工复产的就是物流业,仅在 2 月底,全国物流企业复工比例就已经超过六成,道路货运市场持续回暖,车辆开工率已经恢复至七成左右,物流园区复工率接近九成,特别是一批国家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等复工复产情况较好。这一时期,网络平台消费带来了快递业的爆发式增长,京东到家消费数据显示,自 2020 年 1 月下旬至 2 月上旬,其销售额同比增长 450% 。疫情期间,邮政、顺丰、京东、苏宁等企业一直保持正常运营,通过网络重组优化、资源调配整合、业态模式创新等多种方式保障服务质量,在特殊情况下实现了整体服务不断网、时效有保证,物流业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的重要贡献不言而喻。可以说,在疫情防控期间,现代物流业在国计民生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发展、社会就业、人民生活起到显著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意味着物流业在后疫情时代从组织方式、业态结构到服务能力等方面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未来我国物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二、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效应仍待加强

  一般认为,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出从失序到有序、由单一到系统的动态过程,通过两系统各要素的协调运行,最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产生“1 + 1 > 2”的整体效应。从目前看,我国物流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体效应较弱。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一些堵点亟待打通。在实际运行中,流通业成本高、效率低、环节多、创新弱的问题还比较明显。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物流业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2019 年我 国 该 数 据 为 14. 7% ,美 国 等 发 达 国 家 则 为 8% —9% ,比较而言,我国物流业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提升空间还比较大[16]。从地域分布情况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显著差异。宋爱华通过构建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并进行各区域间协同敏感度计算,认为我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东、中、西部的协同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17]。东部地区物流业与同一时期经济发展速度不协同,物流发展仍处于传统运营模式; 中部地区物流业与经济产业发展不协调,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足; 西部地区物流资源与经济产业还处于分散的状态。

  ( 一) 政策环境有待持续优化

  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体制、政策及市场环境等保障性条件。目前,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重生产轻流通、重制造轻服务”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管理运行系统构成复杂,包括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发改委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内部联系不够顺畅、条块分割的行政性弊端仍然存在。无论是在区域经济体内部,还是区域经济体之间,均存在地区市场分割、区域壁垒、政策障碍以及监管和规制体系不协调等现象,导致市场在优化整合物流资源方面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从根源看,作为区域经济协调运行框架的物流建设缺乏有效统筹,行业标准不统一,区域化的信息共享能力较为薄弱。有学者通过对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与物流发展耦合性实证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协调缺乏统筹考虑,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兼容性等问题。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大经济区内的铁路、公路、水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尽管比较完善,但连接各大经济区之间的物流枢纽、物流节点、物流园区以及港口等物流服务设施建设薄弱,互联互通不充分,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导致物流业与区域经济错位发展。

  相关知识推荐:物流论文翻译容易吗

  ( 二) 产业聚集度不高

  按照产业聚集的一般概念,物流产业聚集是指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涵盖具备竞争和合作关系的相关企业或其他组织在特定区域内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18]。在特定区域内物流产业聚集式发展,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畅通资源配置、促进行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又可以产生知识、技术、外部规模经济等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19],然而,就我国主要区域经济体现状而言,受制于物流企业规模经济不够显著等的影响,其产业聚集效果并不理想,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等不同环节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并未真正实现全面的有机统一,还存在一定的市场壁垒。对于一些企业而言,物流尚未成为外包业务,除了受物流市场发展程度影响以外,产业层面的专业化细分不足以及企业自身粗放式经营也是重要原因,这显然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影响物流效率。数据显示,一些企业在生产期间物流投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 40% 左右。另外,在物流行业中,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在相对较高的物流成本和区域竞争压力下,中小规模物流企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投入到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观念传统,缺乏先进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手段,信息化水平较低,服务单一,缺乏与大型物流公司进行业务合作的意识,导致经营绩效难以提升。中小物流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管理落后等弊端,不利于物流产业集聚,制约了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三) 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还需提升

  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技术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则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标志,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所在,若区域物流发展不能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来加强自身对于物流信息的处理能力,则必然掣肘区域经济发展。就我国而言,具备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区域经济体并不多,许多区域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交互性差,难以有效提供即时、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一方面,区域物流政策、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以及作业规范等标准化制度还不够健全; 另一方面,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物流业专用软件研发落后。郭明德、李红从物流业的信息化投入水平、信息化产出水平、信息化宏观发展水平等三个维度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区域物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度,认为目前中、东部各省份的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在于物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分布不均匀,建议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还要不断提升[20]。

  ( 四) 人才队伍建设亟须加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融发展,人才已成为推动产业、行业发展的核心。在物流行业,人才对于拓展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物流从业人数的增加会对本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其人力资源需求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既包括数量上的激增,也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以及航空物流、冷链物流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都需要人才支撑。从目前看,我国物流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供给与需求均存在较大缺口,据统计,大专以上物流人才供需比达到 1∶ 6,严重阻碍了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物流专业人才培训教育体系不健全,所培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对大部分高校而言,虽然设置了物流专业课程,但教材较为陈旧且过于理论化,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导致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2020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新发展格局下,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现代物流业则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 一) 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要坚持把现代物流业纳入区域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顶层设计,科学统筹,统一协调,从更加宏观的层面规划区域内部及跨区物流业发展,不断优化“软环境”建设。要着力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完善多层次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入手,积极破除地区封锁、行业垄断、恶性竞争以及物流业条块分割等行政性弊病,消除区域经济体之间产品和要素流动的藩篱,进一步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强化市场公平竞争,加快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降低流通环节中的交易成本,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积极培育优势现代物流企业、物流品牌,增强物流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引领效应,探索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物流资源在更大范围的畅通循环。进一步扩大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不断整合优化物流基础设施运行效能。通过合理的税费减免、贷款支持以及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网络通信、公路、铁路、机场交通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在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以及跨区域经济体之间合理布局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不断提升我国物流行业的综合服务能力[21]。针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业服务水平低于经济发达地区问题,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区域经济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体内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作用,不断推动物流业在空间上均衡发展。要着眼于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然条件,完善区域应急物流体系,确保突发事件下应急物流供应链的完整有效。

  ( 二) 提升物流业聚集效应

  大量经济实践证明,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区域经济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有效载体,其集聚式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产业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推动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邻近地区物流产业的集聚发展,强化区域经济体内物流产业的聚集具有现实必要性。一方面要通过整合物流企业运力资源、市场需求资源,着力解决物流服务分散化、碎片化以及成本高等问题,根据物流产业不同环节功能优化产业链配置和空间布局,不断推动物流的组织方式向供应链组织方式转型升级,即通过物流从上游生产端向下游的消费端逐渐衍生,形成由物流组织方式向供应链组织方式的转型升级,避免内部同质化竞争问题,最终实现向专业化经营要质量、向规模化经营要效益。还要大力发展物流业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宽融资路径、破解融资困境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价值在于对供应链内企业的运营进行优化、降低运行成本和产权合理化,不断强化物流产业全流程的金融支持能力,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能力[22]。另一方面,着眼于实现区域经济体内部、跨区域经济体的兼容式、循环式发展,大力推进行业规则、产业标准、技术工艺等的协同,积极推动物流园区、货场、仓库等节点资源共建共享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好地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论文作者:廖 毅1 ,汤咏梅1,2

文章名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3312.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