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4-14 热度:545
2025 年 4 月 11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正式通报了 2025 年第一批科研不端案件处理结果,此次共涉及 15 起案件,处理人数达 26 人,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这一系列通报彰显了基金委对科研诚信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打击学术不端行为的坚定决心。
从公布的案件来看,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呈现多样化。其中,买卖论文、抄袭剽窃、图片造假、伪造篡改实验结果等行为严重违背学术道德底线。部分科研人员还存在制定违规的内部经费管理规定、违规支配使用他人项目资金等不当操作,不仅破坏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秩序,也损害了科研资源分配的公正性。
在此次通报中,一位评审专家因严重违反评审规范,被永久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资格,同时永久取消其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该专家在 202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期间,公然违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行为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之规定,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科研诚信承诺书》之约定,其行为性质恶劣,对科研项目评审的公正性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民族大学的案件。该校医学院原院长魏成喜等多人的 10 篇论文被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经调查核实,魏成喜存在买卖实验数据、编造研究过程、不当署名等严重问题。他还以购买生物试剂名义报销购买数据的费用,制定违规的内部经费管理规定,并违规支配使用他人项目资金,同时将问题数据和论文列入相关基金项目进展报告或结题报告。最终,魏成喜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撤销,已拨资金被追回,且被永久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此外,内蒙古民族大学因对本单位人员发生的科研不端行为疏于管理,以及在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过程中履职不到位,也被基金委点名通报批评,并责令全面落实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这是基金委首次在通报中对涉事高校进行如此严厉的批评,凸显了高校在科研诚信管理中的重要责任。
除上述案件外,还有诸多科研人员因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受到相应处罚。如某高校王发明在 202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期间违规打探评审信息,最终其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撤销,已拨资金追回,同时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 5 年。江西某高校甘莉因论文存在抄袭他人实验图片问题,且将该论文列入基金项目申请书(未获资助),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 3 年。辽宁某高校陈岩的多篇论文存在抄袭他人论文、未经同意使用他人署名和擅自标注他人基金项目等问题,同时在基金项目申请过程中存在冒充签名等不当行为,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和参与申请资格 5 年 。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此次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严肃处理,向全社会传递了维护学术诚信的强烈信号。未来,基金委将持续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监管力度,完善科研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确保科研资源能够真正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在健康、公正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