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学术圈重磅!多家核心期刊严正声明:AI 生成论文将被退稿并拉黑,投稿必看!

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4-22 热度:42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 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潜在风险。近期,多家核心期刊相继发布声明,对使用 AI 生成学术论文的行为采取严厉措施,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多家核心期刊严正声明

  多刊齐发声明,亮剑学术不端

  4 月 14 日,由辽宁社科院主办的《社会科学辑刊》率先发出声明。编辑部发现,近期多篇投稿论文存在 AI 生成或辅助创作现象,这一行为严重违背学术诚信原则。该刊明确表示,一经查实论文使用 AI 工具生成,将直接退稿,并对作者实行黑名单制。为杜绝此类学术不端行为,《社会科学辑刊》将强化审稿机制,采用技术检测与人工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把关每一篇投稿。编辑部在微信公众号留言区与网友交流时指出,可用查重软件识别 AI 创作的文章,并强调 “不想放弃思考毁了一代人”,呼吁学术共同体坚守论文原创性、真实性底线。

  同一天,由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邮政学术期刊《邮政研究》也在官网发布声明。该刊明确规定,不接受人工智能作为署名作者,参考文献中也不得包含将 AI 列为作者的论文。同时,禁止使用 AI 工具生成文章的核心观点、主体架构、创新设计、原始数据和主要内容等。若作者使用 AI 工具辅助论文写作,投稿时须在匿名稿件文末出具详细说明,包括所用 AI 工具的名称、版本、开发者等信息,以及 AI 工具在研究中的具体贡献,并在正文中用红色字体标明 AI 生成的内容。

  《浙江园林》编辑部同样于 4 月 14 日公布了 “作者须知” 和 “审稿人须知”,对人工智能模型在论文写作与评审过程中的使用进行规范。对于作者,禁止未进行充分原创性思考和验证,直接用 AI 生成论文核心内容,如研究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果、结论等,也严禁使用 AI 工具生成虚假数据或篡改研究结果。不过,允许 AI 进行文献检索和整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语法检查等辅助性工作。对于审稿人,禁止在未充分理解论文内容和进行专业判断的情况下,直接采纳 AI 生成的审稿意见,或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与偏见,同时要求对 AI 审稿回馈内容进行真实性确认。此外,作者需对 AI 工具生成的内容进行严格验证和修改,确保符合学术规范,并明确说明 AI 生成内容及工具贡献;审稿人需确保所使用的 AI 工具符合期刊保密要求,并在审稿意见中说明使用的 AI 工具及其具体用途。若作者或审稿人违反规定,将面临退稿、撤稿、列入学术失信名单、禁止投稿或参与审稿等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追究相应责任 。

  4 月 16 日,由山西省档案馆主管、主办的《山西档案》也加入抵制行列。该刊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由 AI 生成的学术论文,要求投稿论文必须为作者独立完成的原创成果,引用文献需规范标注并符合《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自 2025 年 5 月起,《山西档案》将正式启用 “知网 AIGC 检测服务系统”,所有来稿均需通过 AIGC 内容检测,对疑似 AI 生成内容超过规定阈值的稿件,将启动人工复核机制。对于首次检测违规的稿件,将作退稿处理并记录备案;已发表作品若事后发现存在 AI 生成内容,将启动撤稿程序。

  AI 论文监管升级,学术诚信至上

  这些期刊的严正声明,反映出学术界对 AI 技术应用的审慎态度和对学术诚信的坚定维护。在 AI 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如何规范其在学术研究中的使用,已成为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此次多家核心期刊的行动无疑是一个重要警示:在享受 AI 带来的便利时,绝不能忽视学术研究的本质和底线。只有坚持独立思考、原创研究,才能真正推动学术进步,维护学术共同体的尊严与声誉。

  随着更多期刊加入对 AI 生成论文的监管行列,学术论文的审查标准和机制也将不断完善。未来,科研人员在进行学术创作和投稿时,需更加谨慎使用 AI 工具,严格遵守各期刊的相关规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文章名称:学术圈重磅!多家核心期刊严正声明:AI 生成论文将被退稿并拉黑,投稿必看!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6446.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