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6-27 热度:878
作为国家“双一流”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州大学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历经60余年发展,已形成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格局。近期,该校图书馆一则通知引发学界热议——因爱思唯尔(Elsevier)数据库年涨幅达8%,2025年采购预算将攀升至620万元,校方经调研论证后,决定暂停ScienceDirect全文期刊数据库订阅。
爱思唯尔旗下ScienceDirect数据库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等核心领域,长期以来是高校科研的重要资源支撑。然而,高昂的订阅成本正成为学术机构的沉重负担:单篇文献下载费高达40美元,部分高校年订阅费超2000万元,且以5%-8%的幅度逐年递增。此前,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机构也曾因资费争议与爱思唯尔谈判未果,而福州大学此次停订,正是高校在经费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事实上,高校“断订潮”已成为趋势。同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多所院校相继暂停高价数据库采购,折射出学术资源采购模式的深层矛盾。尽管开放获取(OA)被视为破局方向,但其推行困境重重:传统出版机构的“混合OA”模式既要收取订阅费,又要求作者支付文章处理费(APC);而完全依赖APC的纯OA期刊,则可能加剧发展中国家科研人员的学术资源获取不平等。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
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
面对垄断困境,全球学术界正积极突围:国内高校图书馆联盟通过集体谈判机制遏制涨价;欧盟“S计划”强制要求公共资助研究成果开放发表。这些举措标志着学术机构对商业垄断的有力反抗。但实现真正的学术资源开放,仍需政策支持、学术评价体系革新与科研人员理念转变的协同推进。
对科研工作者而言,数据库停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一转变促使学界探索多元化资源获取途径,如拓展替代数据库、优化文献传递服务等。期待未来学术资源格局能打破垄断壁垒,推动知识传播向更开放、普惠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