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2025国自然新规——国内期刊论文占比需达20%,科研人员该如何规划发表?

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8-30 热度:638

  2025年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年度集中申请期项目评审结果,共资助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十类项目 53159 项。次日,部分获资助人收到《计划书填写通知》,其中一项前所未有的条款引发广泛关注——“本项目研究形成的代表性论文中,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的比例需占 20% 以上”。这一规定的出台,既是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延续,也牵动着科研界的神经,其背后的政策逻辑与科研人员的应对之道值得深入探讨。

国自然基金资助《包干制项目》计划书

  一、政策出台

  该新规并非偶然,而是近年来国家破除“唯SCI”倾向、推动科技评价体系优化的重要一步。自2018年起,《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相继出台,直指科研评价中过度依赖SCI论文的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也凸显改革必要性:尽管国内科技期刊数量不少,但整体质量与国际顶级期刊仍有差距。数据显示,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SCI论文中,仅不足10%刊登在国内期刊,形成“研究经费源于国内、优秀成果发表于国外、再高价购买数据库”的“两头在外”局面。这不仅造成巨额资金外流,更制约了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因此,通过政策引导优秀成果向国内期刊回流,成为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掌握学术自主权的关键举措。

  二、20%指标的深层考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置20%的国内期刊发表比例要求,背后蕴含多重战略意义:

  1、引导科研资源向内倾斜:以项目资助为杠杆,促使科研人员将部分重要成果优先投至国内期刊,为本土期刊注入高质量内容,助力其提升学术水平与国际影响力,形成“优质成果滋养期刊、期刊发展吸引更多成果”的良性循环;

  2、增强学术自主权与科技安全:减少对国外期刊体系的过度依赖,在关键技术、核心领域构建自主的知识传播与评价体系,避免因外部期刊政策变动影响我国科研成果的传播与认可,保障国家科技安全;

  3、推动评价体系实质性改革:打破“唯期刊影响因子”的单一评价标准,引导科研评价转向“重成果质量、重实际贡献”,让国内期刊发表的成果获得应有的认可,鼓励科研人员关注成果对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实际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实施并非简单强制,而是配套了一系列支撑措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遴选重点期刊给予资金与政策支持,多个学科正在制定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以避免“一刀切”,基础研究评价改革也明确鼓励“代表性成果评价”,为国内期刊发表提供制度保障。

  三、科研界反响

  新规公布后,科研界看法不一,既有对政策方向的认同,也有对实际执行问题的担忧:

  1、担忧之声:部分中小课题组表示压力增大,认为部分国内期刊投稿难度高于同水平国外期刊,且存在“人情利益输送”“需依托学术头衔”等问题,普通科研人员缺乏竞争优势;有观点指出,若监管不当,可能导致低质量国内期刊“灌水”现象加剧,甚至出现学校通过行政命令摊派投稿任务的情况,进一步压缩普通科研人员的生存空间;也有网友提出,部分科研人员或通过“选择性上报成果”(如仅上报符合比例要求的成果,隐瞒其他国外期刊论文)应对指标,难以达到政策初衷。

  2、理性看待:也有观点认为,完成20%指标并非难事——国内科技期刊数量充足,涵盖各学科领域,且部分顶级国内期刊(如《细胞研究》《国家科学评论》)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平,只要提前规划投稿策略,合理选择期刊,指标目标可实现。同时,多数科研人员认可政策的长远意义,认为其有助于推动国内期刊发展,最终构建更公平、自主的学术生态。

  四、科研人员的应对之道

  面对新规,科研人员需调整思路,积极适应政策导向:

  1、提前规划发表策略:在项目设计阶段便明确成果分配方案,将部分非核心但质量过硬的成果预留至国内优秀期刊,避免项目结题时因指标压力仓促投稿;

  2、精准识别本土精品期刊:关注所在学科的国内顶级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了解其选题方向与审稿流程,将其纳入常规投稿清单,避免盲目投递低质量期刊;

  3、聚焦成果实际影响力:摆脱“唯国外期刊论”的观念,重视国内期刊发表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通过学术会议、成果转化等方式扩大成果影响力,让成果的实际贡献成为评价核心。

  五、指标是手段,自主学术生态是目标

  综上,20%的国内期刊发表要求,本质上是引导科研生态健康发展的“指挥棒”,而非约束学术自由的“枷锁”。其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崛起,让国内期刊成为展示全球前沿成果的重要平台,使我国在科技强国建设中掌握更多主动权。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科研人员、期刊编辑部、资助机构与评价体系的协同发力——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成果,期刊提升办刊质量,机构完善监管与支撑,共同构建自信、开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出版生态。

文章名称:2025国自然新规——国内期刊论文占比需达20%,科研人员该如何规划发表?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6786.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