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1-09-01 热度:104
【内容摘要】本文在阐述普陀区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和上海市各区服务业主要经济统计指标的对比分析,说明普陀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普陀区服务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业;区域发展;产业经济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在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对于增加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普陀区是上海市七个中心城区之一,位于上海市西北部,与静安、长宁、嘉定、宝山等区接壤,区域面积55.53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2个镇,2019年末常住人口127.58万人。普陀区作为上海传统的老工业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就业人数大幅增长,就业比重稳步提升。
一、普陀区服务业发展概况
(一)服务业增加值稳步增长,结构渐趋合理。近年来,随着普陀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业也快速发展。2004年~2019年间,服务业增加值从180.24亿元增加到了995.35亿元,增加了815.11亿元,年均增长率9.3%,比同期GDP的增长速度高出1.2个百分点。从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从2004年的68.0%上升到2019年的89.5%,提升了21.5个百分点。2019年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5.1%、15.7%和10.7%,其中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比2004年提高4.0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收窄12.5个百分点,结构渐趋合理(见图1)。
(二)服务业单位数稳步增长,就业人员数量、素质不断提升。
1.普陀区服务业市场活跃,服务业单位数稳步增长。法人单位数从2004年末的1.29万个增加到2018年末的2.35万个(2004年、2018年分别为全国第一次和第四次经济普查年份),净增1.06万个,占全区法人单位的比重从84.2%提升到92.8%。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地区建设,服务业行业集聚效应初现。2018年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户数大幅增加,分别比2004年增长16倍和4.1倍,占全区服务业企业的比重分别提升了1.2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
2.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2004年末普陀区服务业就业人口25.21万人,就业比重为63.4%。到了2018年末,全区服务业就业人口达到48.4万人,就业比重升至83.6%,比2004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成为全区服务业中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占服务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29.5%、19.0%和11.6%。
3.服务业就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随着普陀区服务业就业人口快速增长,高学历人才集聚加快。2004年末服务业就业人口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只有0.4万人,大学本科学历2.98万人,占全区服务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72%和11.82%。到了2018年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增加到1.73万人,大学本科学历增加到10.28万人,分别净增1.33万人和7.3万人,占比分别提高到3.6%和21.2%。细分行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行业占比最高,达到11.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大学本科学历占比最高,达到85.0%。
二、上海市各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对比
为反映各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了解普陀区服务业发展状况,本文选取了9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
(一)评价指标选择。有关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论文和研究很多,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也因人而异,虽然具体的分类和指标采集有一些差异,但是综合来看,发展指标的选择既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也要考虑到指标的可获取性,既要着眼现在,也要关注将来。基于此,本文选取了9项经济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具体为: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单位数占比、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人均服务占有量、服务密度、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这9项指标涵盖了服务业发展的数量规模、比例结构、质量效益和发展潜力,能客观、真实反映各区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分析过程。根据2019年上海市各区的相关指标数值,运用SPSS20.0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KMO检验值为0.581,Bartlett检验卡方值为157.826,自由度为36度,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说明本次选取的指标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综合表2和表3,本次分析共提取出2个主成分,特征根值均大于1,2个主成分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57.880%,20.769%,累积方差解释率为78.650%,说明两个主因子提供了原始数据9个指标所能表达的足够信息。其中第一公因子F1在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单位数占比、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人均服务占有量、服务业密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和人均GDP等指标上载荷系数较大,并且F1的方差贡献率达到了57.880%,可以反映为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二公因子F2在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指标上载荷系数较大,可以反映为发展潜力。
最后计算综合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F1、F2两个公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计算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见表4。
(三)结论。表4中综合得分越大,则所对应的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越高。上海市16个区中,7个中心城区(包括黄浦、静安、长宁、徐汇、虹口、普陀和杨浦)和浦东新区综合得分为正,说明这些区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个郊区综合得分均为负值,说明这些区主要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心城区中,黄浦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杨浦区由于辖区内烟草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35%,影响该区服务业综合得分。近年来普陀区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和其他中心城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项指标排名均靠后,综合计算得分排名第6位,说明其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
三、普陀区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整体素质偏低,传统产业依赖程度较高。2018年普陀区服务业企业单位有2.35万个,7个中心城区中居第三位。由于普陀区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小微企业数量众多(2018年小微企业占全区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为86.1%),缺乏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整体素质偏低,近年来和其他中心城区的差距也越来越大。2004年普陀区服务业增加值和中心城区排名第一的黄浦区相差349亿,到2019年差距扩大到了1533.85亿元;和排名相邻的长宁区,差距从55亿元扩大到611亿元。
“十五”以来,普陀区积极发展商贸业,形成了“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的产业特色,城区改造也加速了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多年来,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始终是普陀区服务业最大的两个行业,2004年两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合计达到51%,区级税收占比超过七成。到了2019年两大行业增加值占比下降到40.2%,区级税收占比降为62.4%。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普陀区服务业对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产业依赖程度依然较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较低。
(二)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劳动生产率低下。近年来,普陀区信息技术服务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2019年上述三个行业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0.7%、9.7%和9.2%,比2004年分别提高了3.9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普陀区服务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但升级步伐不大,尚未形成规模。总体看,普陀区服务业产业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发展质量不高,发展效率偏低。2018年全区服务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20.61万元/人,位居全市各区末位。
(三)服务业投资中房地产投资超八成,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2004年以来,普陀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9.3%,高于全区GDP增幅1.3个百分点。从投资构成看,普陀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7.8%,“十二五”下降到82.6%,“十三五”前四年为76.6%。房地产投资中近一半为住宅投资,“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前四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9.7%、48%和41.4%(见图2)。住宅投资过高短期看经济效益比较显著,但从长期看,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普陀区服务业发展建议
普陀区服务业行业门类齐全,但主业不突出,缺乏引领性、带动性强的行业、企业和品牌,产业能级亟需提升,为此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普陀发展。普陀区作为一个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应抓住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利用作为上海西北部连接长江流域及国内其他省份的重要陆上门户的优势,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产业规划与全市产业布局的衔接,主动争取国家级、市级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落地,抓紧形成一批占据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高端环节的产业集群,促进普陀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推动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快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是普陀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批发和零售业作为普陀区服务业的第一大行业,一直以传统大卖场等业态为主,无法适应当前消费需求。普陀区应引导支持商业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接市场需求,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此外,还要通过引进知名品牌商业企业,打造一批特色商圈、商业地标、购物平台和新品首发地,着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商业转型发展。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发挥着重要先导作用。普陀区应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商务商业载体建设,进而提升楼宇经济、园区经济能级,为普陀中远期发展打好基础。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积聚未来发展动力。普陀区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集聚了饿了么、波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缆信网络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普陀区应借助这一产业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型项目,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并引导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批发零售业、文化、教育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鼓励通过信息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带动全区服务业转型升级。
普陀区是典型的老龄化城区,2019年末普陀区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40%,高于全市4.8个百分点。目前传统服务供给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健康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休闲等新兴产业供需缺口较大,普陀区应抓住消费升级趋势下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机遇,打破现有产业壁垒,整合优势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
(四)提高引导扶持,为小微企业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近年来,普陀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政策,帮助小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其抗风险能力。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资源的局限性,仅靠政策补贴的方式并不能提高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如针对新技术开发周期长、耗费大等问题,可以考虑建立重点产业技术共享平台,帮助其攻克技术难关,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政府扶持,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为区域发展增添活力。——论文作者:卢艳
相关期刊推荐:《产业与科技论坛》(半月刊)2006年创刊,是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设有:特稿、焦点透视、产业发展、区域经济、评价分析、经济与法、科技创新、管理世界、比较借鉴、文化教育、学术交流、硕博论坛、创新故事等栏目。
文章名称:普陀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