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育论文 时间:2021-11-15 热度:475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古诗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在传统文化视角下应该如何对古诗教学进行优化,以此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基于关键词句,体验古诗情感
了解古诗的主旨和情感,首先需要关注其中的关键词句,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理解古诗情感的第一步。关键词句可以是古诗中的诗眼,也可以是古诗中的主旨句,还可以是充满情趣的意象,甚至还有可能是其中看似并不起眼的实词或虚词。以王维的《使至塞上》为例,不管是大漠、孤烟,还是长河、落日,这些都是边塞独有的意象,景物展现简单纯净,却能够与大漠壮丽景色相融合,带给读者极具震撼力且具有层次感的真实感受。赏析这首古诗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把握其意象特征,体会诗中直观可见的思想和情感。
诗人往往会在自己的诗中借景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思索和体悟,而这些内容大都体现于古诗的关键词句中。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准确把握这些重点词句,并作为理解古诗主旨、情感的重要依据,以此为突破口,直击古诗表达的深层次情感。
引导古诗诵读,品味古诗意境
初中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诵读,在诵读过程中品味古诗意境,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声情并茂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情感。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首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再由教师朗读,然后齐读。教师可以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学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感受到杜甫的悲惨境遇,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其博大的胸襟。因此声情并茂朗读更易于使学生理解古诗及其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还要调整语气、语速。针对这方面的指导,可以由教师进行示范,或者播放朗读录音并让学生跟读,或者和教师的范读展开对比,这样学生才能够在不断的比较和判断中掌握正确的诵读方式。
感悟意境之美,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学生初步把握古诗的主旨之后,还需要结合诵读的方式,深入领会古诗作者的个性化情感。学生还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以语言描绘古诗架构的图景,真正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如在教学《忆江南·江南好》时,首先,教师需要通过教读,使学生读出古诗词的节奏,再结合范读带领学生把握正确停顿。其次,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因为古诗大都具有浓郁的抒情味,为了表达其中的思想和情感,需要学生能够读出重音、读出节奏。最后,要把握诗歌的韵脚。通过这些环节,既能够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古诗的音乐美,又能够使学生初步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
分析古诗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古诗的语言既凝练又典雅,同时又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和主旨。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深入触及古诗所创造的意境呢?实际上古人很早就给出了答案:立象以尽意。古人在创作古诗时,往往会精心选择客观景物,并将其融入诗中,以此展现自身的情思,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针对其中的意象展开深入分析。
例如,在教学《饮酒(其五)》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呈现古诗的大意,然后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研读,并针对其中的意象“采菊、南山、飞鸟”进行分析。菊花不与百花争艳,在众芳凋落时,菊花凌霜盛开,这一特点与陶渊明的性格品质相得益彰,孤高无尘,不慕名利。“南山”实际上是诗人虚构的理想世界,也可以此作为心灵寄寓之所。“飞鸟”既可以是自由翱翔的飞鸟,也可以是深受羁绊的囚鸟,还可以是日暮还巢的归鸟。诗中的飞鸟相伴于山林之间,如同诗人自己,远离了官场的羁绊,在山水田园间寄寓自己的心灵。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然后以此延伸至古诗意境,扩展至对诗人情感的分析。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其语文思维。
相关期刊推荐:《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季刊)创刊于2003年,是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目前暂设高职视点、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社科、教改探索等栏目。来稿内容要尽可能与上述栏目相关。
当前的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比仍然在持续增加,这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同时,教师要充分吸收同行的教学优点,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论文作者:秦爱玲
文章名称:优化古诗教学,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