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4-23 热度:36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畅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发展路径,将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纳入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范畴,鼓励相关教师积极申报相应职称。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健副教授指出,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仍存在壁垒,并非所有学校都为该群体提供明确的职称评审通道。这一现状亟待通过政策调整来改善。
教育部多年推动,政策逐步落地
事实上,自 2021 年起,教育部便持续在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中强调就业指导人员的职称评审问题:
2021 年:首次提出鼓励就业指导人员参与职称评审,着力打通职业发展通道;
2022 年:要求各高校配齐配强就业指导队伍,为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创造条件;
2023 年:进一步明确校级就业工作人员配备比例(不低于 500:1),并强调队伍专业化建设;
2024 年:再次重申要畅通就业指导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持续推进相关工作。
部分高校先行先试,探索实施路径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积极响应政策,通过设立专门职称系列或优化评审标准,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职称评价体系:
信阳师范大学:2024 年有 9 名教师申报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职称,近三年每年均有 3 名教师参与申报;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明确就业指导教师可按思政学科申报教师系列职称,需完成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任务;
江苏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成效纳入副教授评审条件。
全员参与成趋势,多校创新激励机制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需要全员协同推进:
宁波大学:针对专业教师参与度不足的问题,建议建立激励机制,如绩效奖励,以调动其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
湖北科技学院:将指导学生就业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和年度考核;
珠海科技学院:在教师招聘要求中明确,专业教师需承担就业指导等育人工作;
武汉学院:将学生就业情况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定期通报指导进展;
黄山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党建与事业发展考核,强化全员责任;
河南科技大学:把就业工作纳入教职工绩效考核与评优体系;
湖北师范大学:提高就业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连续三年发放 “就业奖励”。
学生满意度提升,仍有改进空间
麦可思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从 2019 届的 83% 稳步提升至 2023 届的 89%。近九成毕业生接受过母校提供的求职服务,其中 “辅导求职技能” 的有效性评价最高(93%),但 “大学组织的线下招聘会” 有效性评价相对较低(85%),这提示高校仍需在招聘会组织形式和服务质量上持续优化。
教育部预测,未来 10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构建更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刻不容缓。无论是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还是专业任课教师,都应将就业育人作为重要职责,共同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