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4-24 热度:706
在学术论文中,排在通讯作者后面的作者不一定是第二作者,具体需结合以下规则判断:
一、通讯作者与第二作者的本质区别
角色定位不同
通讯作者:是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整体设计、经费管理、投稿沟通及学术把关,属于“管理者”角色。
第二作者:通常是对研究有直接贡献但次于第一作者的执行者,属于“执行者”角色。
署名顺序规则
常规顺序:作者按贡献度排序,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通讯作者通常单独标注(如带星号*),不参与常规顺序。
特殊情况:若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为同一人,则后续作者按贡献度依次排列;若独立署名,通讯作者可能排在最后或单独标注,其后的作者仍按贡献度排序。
二、排在通讯作者后的作者可能属于以下情况
第三作者或更后
若通讯作者独立署名(非第一作者),其后的作者通常按贡献度依次为第三、第四作者等,而非第二作者。
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若存在共同第一作者(如并列第一),其后的第二作者可能排在共同第一作者之后,而通讯作者独立标注。
若存在共同通讯作者,通常按贡献度排序,排前者为第一通讯作者,后者为第二通讯作者。
三、如何判断具体归属?
查看作者贡献声明
部分期刊要求在文末明确标注各作者的贡献,可直接确认第二作者的具体位置。
参考单位考核规则
部分高校/机构对“第二作者”的认定可能包含以下情况:
若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为同一人,其后的作者按常规顺序为第二、第三作者;
若通讯作者独立,其后的作者通常不被视为第二作者。
总结
一般情况:排在通讯作者后的作者不属第二作者,而是第三作者或更后。
特殊规则:需结合贡献声明、署名标注(如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及单位考核标准综合判断。
建议:投稿前与期刊确认署名规则,避免争议。如果你对论文作者排名有疑问,或是想了解更多论文投稿知识,可以咨询我们的学术顾问,专业团队指导服务。
文章名称:排在通讯作者后面算二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