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论文发表指南 时间:2025-09-30 热度:629
当学术论文的作者来自同一所学校但分属不同学院时,需通过清晰的格式标注区分各作者所属单位,确保信息准确且符合学术规范,具体标注方式与注意事项如下:
一、标准标注格式与示例
此类作者信息标注需采用“作者姓名 + 序号标注 + 对应单位”的结构,核心是为每位作者的所属学院单独编号,实现“姓名 - 单位”的精准对应,具体示例如下:
作者姓名排序:按作者对研究的贡献大小或提前约定的顺序排列,通常第一作者为对论文贡献最主要的研究者,后续作者按贡献度依次排序;
序号标注:在每位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如“1”“2”),不同学院对应不同序号;
单位信息呈现:在作者姓名下方,按序号依次列出完整单位信息,需包含“学校全称 + 学院全称”,不可使用学校或学院的简称(如“XX 大学 XX 学院”而非“XX 大 XX 院”)。
格式示例:
张三 ¹,李四 ²
(1. XX 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 XX 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若论文需指定通讯作者,需在通讯作者姓名右上角额外标注“”,并在单位信息末尾补充其联系方式(如邮箱),示例如下:
张三 ¹,李四 ²
(1. XX 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 XX 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通讯作者,E-mail:lisi@xxuniversity.edu.cn)
二、关键注意事项
单位信息准确性:需逐一核对每位作者的学校与学院名称,确保与官方名称完全一致(如“XX 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而非“XX 大学 生物学院”),避免因名称误差导致的信息混淆;
期刊格式优先性:若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中对作者单位标注有特定要求(如序号格式、单位排列顺序),需严格遵循期刊规范,不再套用通用格式;
作者相关事项提前协商:作者排序、通讯作者人选需在论文撰写初期由所有作者共同协商确定,形成书面约定或邮件记录,避免投稿后因排序、通讯作者身份产生争议;
细节补充完整性:若作者所属学院存在“校区差异”(如同一学校的不同校区),需在单位信息中补充校区名称(如“XX 大学 中关村校区 计算机学院”),进一步明确作者所属单位。
该标注格式既清晰区分了同一学校内不同学院的作者归属,又符合学术论文的通用规范,可有效避免单位信息混淆,同时为期刊编辑、读者追溯作者所属研究团队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