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国内学术交流 助力科研成果推广

期刊论文、出版出书、评职称学术咨询

社会认可、全国通用、升职加薪的通行证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分类:经济论文 时间:2022-02-14 热度:506

  摘 要:从环境、艺术、生态学基本原理及相互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基本依据及基本思路,以期为人工改造自然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供参考依据。

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技术应用

  0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让人振奋而又迷惘的世纪,人类在享受工业化文明带来的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也饱尝了随之而带来的诸如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水污染、地盘下沉、硫酸雨、热岛效应等苦果,严重的生态危机不断引发了人们对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反思。如何解决人类居住空间及地球环境的承载问题,环境艺术设计成了重要的选择之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实现的技术环节,不可避免地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环境艺术设计之所以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焦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公众缺乏对生态环境必要的尊重,由于当前社会普遍追求“豪华”“新颖”“时髦”的倾向,盲目消费和设计,缩短产品使用周期,大量的建筑垃圾及现代装饰设计中使用的人工合成材料,成为了环境的污染源,影响了人类健康[1] 。另一方面是因为诸多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没有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如自然风、光和热等,没有解决好污染物的排放与扩散问题,许多能够发出有害物质的各种材料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玻璃、金属材料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辐射、眩光等干扰。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方式、人类生活方式与环境之间不和谐的背景下催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三个关联的功能:一是丰富环境的主题,突出环境的特征;二是提升环境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品质;三是增强环境的可识别性[2] 。

  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理念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人们的环境设计理念对于环境设计的特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又可以引导人们的环境设计观念发生改变、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艺术和设计三个不同概念的集合,它们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首先,环境是指人们能够认识到的所有空间,以及该空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因素。从环境形成的客观规律来看,一是大自然创造的自然生境,二是人类创造的人工环境。

  其次,环境艺术是指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以各种艺术和技术为手段而设计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并协调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提供生存生活时空环境的一门艺术,或者说,在认识和创作的基础上,运用更广泛的材料,并与高科技相结合而产生出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光照、影视、信息广告甚至行为艺术等人工技术元素,乃至自然界中的天空、大地、山脉、河流、雨雪、气候等元素纳入于其中,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各种元素创造出人类更加和谐舒适的生存生活空间的一门科学。

  第三,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以塑造建筑物外部空间艺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艺术设计学科。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当代几乎所有的艺术与设计,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主要指以建筑和室内为代表的空间形态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制图、绘画、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结构物理等。相关应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植物学、结构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材料学、光学、声学、气候学、地质学、生态科学等。相关设计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民族文化、社会法规、心理学等。主要研究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广场设计、景观艺术等方面。

  2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基本依据

  2.1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含义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从希腊文“Oikos”(原意为房子,住处或家务)和“logos”(原意为学科或讨论)衍生而来,1866 年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rnst Haeckel)把生态学定义为一门研究生物与外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重要思想是强调人类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3] 。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则可概括为:在保证人们良好生活质量和各项基本功能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设计科学合理的空间环境,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对物质和能量的消耗,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理念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渗透到设计的全部过程,并要求设计者在塑造物质、能量时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而不是“人类中心论”或“自然决定论”。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持续性。持续性是指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具体体现在设计的构思、布局结构与各类设施的设置方面,应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历源的消耗,同时创造出更为舒适科学的空间环境。

  (2)循环性。循环性是指人工环境内生产、生活所消耗的能量、原料及废料应尽可能循环利用,自行消化分解。即在设计中使系统在能量利用、物质消耗、信息传递及分解污染物方面能形成一个相对闭合的循环网络。由于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 —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1] 。然而,在居住区生态系统中,这一物流和能量流动是单向、不闭合的。外界食物、水和材料的输入,经过居民的消费和生活过程,产生了垃圾和废物,造成了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环境艺术设计中应考虑通过建设循环或部分自循环系统来减少外部资源的输入,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3)高效性。高效性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最低的资源成本去获取最高的效益,杜绝粗放、浪费的发展模式。

  (4)多样性。多样性是指环境设计产品应为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以减轻空前扩大的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多样性的消费选择和无节制的扩大消费是有本质区别的,虽然所有人都能进行消费选择,但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是被动的选择者,因此,把消费方式转变为有利于人类、有利于环境并提供多样性的产品是设计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5)舒适性。舒适性指的是在设计中更好地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在设计中使设备和器具的设计更加符合人的要求;注重健康性,使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等条件得到改善;注重审美性和生活情趣的营造;注重特殊人群的需要,做到无障碍设计等。

  2.2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学理念的基本价值取向

  从生态学视角看,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树立三种观念,即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

  (1)生态价值观。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观取向是“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人的价值最于一切,它充分表现了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人的利益最大化。然而,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用另一种方式来理解环境—一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走出一切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以经济增长为单项指标的“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只有对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才能保证对人的创造力的强化和对人的破坏力的弱化,把人——环境关系中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生态价值观就是这样一种环境与人的的新型关系,它强调在扩大人类对环境利用的同时,应对环境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实现人与环境的整体和谐发展。

  (2)生态伦理观。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伦理观体现的是“以人为先、以人为优、以人为高”的思想,这种伦理观以人类社会的平等和高效为最高目的,把人类以外的东西均看成是人类自身的附属物,因而可以进行任意的利用或践踏,然而,现代社会期待着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它能够把道德对象范围从人类扩展到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从每个生物物种扩展到生态系统和整个自然界。

  生态伦理观强调人类平等和人与自然的平等,主张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它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强调自身规范意识,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共融共存,把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范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3)生态美学观。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美学观首先是追求物质的满足,讲究门庭的富有与奢华,讲究环境与地位的相称,从设计师来说则是追求以“我”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虽然传统上有“天人合一”设计思想,但其目的并非出于对自然的尊重,而多为追求自我的一种超脱,或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与妥协。生态美学观则是运用生态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生态美”的形式和内容,其本质是“生态平衡”,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作过如下论述:“美的本质是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自然的规律性的统一,叫做自然的人化”,这一理念在人与环境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生态平衡,由生态平衡营造出生机盎然的环境,从而产生了“美感”[4] 。

  2.3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基本原则

  对环境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环境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环境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归纳起来有如下基本原则[5] :

  (1)尊重自然的原则。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环境艺术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这种功能来实现生态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实现其持续发展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重要原则。

  (2)最小干预最大促进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环境艺术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3)4R 的原则。4R 就是四个英文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其中“Reduce”是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谨慎使用可再生资源;“Reuse”是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Recycle”是建立回收系统,循环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Renewable”是利用可回收材料与保留下的资源,创造新的环境,服务于新的功能。

  (4)科学指导的原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使利用高科技材料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创造高品质的现代环境成为可能。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环境艺术设计服务也是设计师们的重要任务。

  (5)艺术参与的原则。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则是一门艺术。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来理解环境的设计,并以此来创造即包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环境。

  3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与传统的环境设艺术计相比,生态理念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环境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环境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学原理的探讨,可以得出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生态设计与保护

  生态设计就是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环境艺术设计,其的目就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对生态设计理论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也必将更进一步。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了环境的自然生态平衡,使环境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的发展。

  3.2 生态恢复与促进

  一般说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但是,今天的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设计师面对的设计对象越来越多的是废弃地、垃圾场或其他被人类生产破坏了的区域。用生态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师的一大责任。面对那些满目疮的场地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面对未来被破坏的场地,设计师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3.3 生态补偿与适应

  工业时代的环境消耗了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面对日益减少的资源和伤痕累累的环境,补偿性环境艺术设计运用科学手段,探索更加有益的设计手段和景观元素来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有意识地为己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现在设计师们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大量地使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

  3.4 生态保留与创新

  对场地原有元素的保留和对原有材料的再利用作为一种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于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广泛应用。1972年Richard Haag主持设计的美国西雅图(Seattle)煤气厂公园(Gas Work Park),首先应用了 “保留、再生、利用”的设计手法。对原煤气厂杂乱无章的各种废弃设备,因地制宜,把原来的煤气裂化塔、压缩塔和蒸汽机组保留下来,表明了工厂的历史;并把压缩塔和蒸汽机组涂成红、黄、蓝、紫等不同颜色,用来供人们攀爬玩耍,实现了原有元素的再利用。同期,彼得·拉兹(Peter Latz)设计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也在保留了原钢铁厂中的炼钢炉、鼓风炉和混凝土构筑物的同时,对原址中遗留的钢轨、铁砖等材料进行了充分的再利用,块铁砖被拼成“金属广场(Piazza metallie)”、废弃的铸铁用做大地艺术的材料,等等。这些都是对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进行保留,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减少了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3.5 生态开发与利用

  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始终,环境艺术设计要尽可能开发与利用再生原材料,尽可能使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发挥其最大潜力。

  (1)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废弃物成了不能循环使用的垃圾,因而使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成为地球环境的最基本课题。设计者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建材废弃物的再利用及自然循环系统的问题。如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的日本馆就是全部用再生纸板建造,反映了现代设计对再生材料的高度重视。此外,在德莱塞特尔(Herbert Dreiseitl)设计的柏林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Berlin)中,地块内的建筑都设置了专门的雨水收集系统,广场的水景用水、卫生洁具的冲洗、植物的浇灌等用水都来自于收集的雨水;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Burgpark Hafeninsel,Saarbrucken)将地表水汇聚于高架桥下,通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并通过水的跌落形成了欢快的落水景观。这些出色的作品均是资源开发与废物利用的典型。

  (2)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已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又一典型。如四川成都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他们将府南河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注入部分厌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再如,上海的梦清园不仅构建了一套生态净水系统,还设置了采集太阳能和风能的装置,为水泵提供部分动力,蕴含生态意义。

  (3)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环境问题中的重要课题。化石类燃料在燃烧时产生氮和硫化物,是产生酸雨等环境污染的原因。因此,控制化石燃料类能源的使用量与减少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保证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蓄热等,这些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设计中的有效手法。此外,以太阳能的热与光为主,通过相应设备来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也在住宅的应用上得以实现。在大规模的住宅区,综合性的能源系统,或者利用垃圾焚烧余热的能源系统等,各种不同层次的能源利用方法正在得到尝试。

  4 结论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科学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体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也成为一种共识,归纳起来这种共识包含如下四种思想:

  4.1 坚持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思想

  环境艺术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环境艺术的要素包括物质形态要素、意识形态要素以及技术形态要素、艺术形态要素等。其中,物质形态包括家具、陈设、公共设施、景观、雕塑等人工要素,以及植物、阳光、空气、水等自然要素;意识形态包括文化传统、经济形式、社会结构和时代风尚等要素。此外还有作为物质生产手段的技术形态要素和作为精神生产手段的艺术形态要素。这些不同形态的各要素均有一定的含义和独立的价值,需要从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动态性、序性等手段加以综合考虑与设计。

  4.2 坚持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思想

  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理念就是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气候、阳光、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人与自然协调、舒适、良好的物质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思想作为最贴近人的一种艺术设计,在环境总体布局中,对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协调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基本方法就是尊重自然;基本核心概念就是创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基本目的就是实现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化发展。

  4.3 坚持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思想

  21世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也随之变革,互联网使家庭办公成为现实,人口老龄化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居住环境。因此,对于人性化设计的理解,应更加注重人本身的社会需求、生理需求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尊重人的生活习俗,尊重地方文化和历史,尊重土地与自然的历史。在创作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力求与服务对象加强沟通与联系;强调时空的连续性,力求与环境的历史和未来联结;强调现实的整体性,力求与环境多方位多因素的融合协调,营造和谐的环境艺术[6] 。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一个优质的环境,不仅给人们提供极大的物质享受,而且还将大大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因此,在营造公共性和社会性环境时,要求设计师对一些城市建设法规、消防安全条例、建筑施工规范有所掌握,对有关国家投资标准、技术指标规定、材料安全性能有所了解,并加以科学运用。

  4.4 坚持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元化思想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承接传统元素的同时,也注入新时代的元素并加以组合、创新,并注重传统文化内涵与多元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注重人与社会、自然、时代的协调统一,以及功能、结构和美的统一;注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个性和地域特色的结合。使设计朝着多样化、多层次且具有文化个性的方向发展;使不同的历史阶段,环境空间的形态反映不同的社会精神要求,体现不同的场所精神和社会内涵;使环境不仅要丰富物化人们的生活,同时应该倡导和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能给人视觉上和心理上乃至行为上的多元化享受。——论文作者:周 鹏

  参考文献

  [1] 冯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06(6): 17-18.

  [2] 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J].装饰, 2005,151(11):10-11.

  [3] 扬维.生态学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设计,2008(2): 78-79.

  [4] 王淮梁.生态视野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展望[J].当代艺术,2008(1): 41-43.

  [5] 黄智凯,沈守云,张素娟.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理念的探索[J]. 广西园艺,2008,19(2):23-25.

  [6] 王金瑞,刘可为.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7,28(1):92-95.

文章名称: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文章地址:http://m.sciqk.com/p-12816.html

相关推荐: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免费咨询,高端品质服务、还犹豫什么呢?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